共產經濟住房政策 「居者有其屋」恐難上加難(圖)


中國的房地產政策需要變化,需要一個更既符合經濟規律、又不被政府的土地財政政策壟斷支配的變化(圖片來源: Fotolia)

【看中國2017年8月13日訊】中國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有權和有錢人通過土地買賣相勾結,不斷加快自己的資本積累;而誠實守法的居民則發現,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已經越來越困難,年輕人更是難上加難。擁有城市戶口的年輕人,除非是與父母同住,絕大多數都只能夠「望樓興嘆」,而隻身到城市打拼的農村出身的年輕人,則更是不敢想像能夠在城市裡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立身之地。雖然說住房難的問題是一個全世界大型都市都面臨的問題,但是這種狀況在這些年的中國更為突出。

在被這個問題困擾多年之後,中國政府似乎終於要改變政策解決問題了。這個改變是從習近平的一句近似口語的指示開始的:「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官方的文件中和媒體中。最高領導人重視並決心解決民眾住房難的問題,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事情的發展卻正在成為一個各地蜂擁而上的政治運動型的動作。地方政府正在試圖將房地產政策的變化變成爭相向最高領導人表示臣服、擁戴的政治表態的機會。

從號稱「千年大計」的雄安建設規劃開始,當地政府宣布了嚴厲禁止私人擁有住房的政策,成為一個只有政府才能擁有房產權,居民只能夠租用住房的「房屋新政」。其實這並不是所謂的「新政」,根本就是一個「舊政」。對於這個「舊政」,中國人其實很熟悉,因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這個「舊政」是中國唯一的房屋政策,當時房屋分配的權力在各級官員手中。通過工作、戶口、住房等,政府和官員控制了城市居民的一切生活資源。

雄安之後,最大的商業都市上海,以及深圳、廣州等大批一、二線城市紛紛跟進,正在興起一個「只租不賣」的房屋新政。各個地方最近劃出的大片地塊,要求實行建樓後只准出租,不准銷售的政策。出臺這些政策的地方政府也沒有明確解釋如何籌集用於建設出租房屋的資源,如何解決建設成本和租金之間的差價等等具體細節。不知道這樣的政策在經濟上是否真正可行,但是由政府出面,對市場進行強制性的「只租不賣」政策,肯定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

這種現象的不正常,不僅僅在於各地一窩蜂式的通過住房政策來對最高領導人進行政治效忠,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是一種政府「代替」市場運作的方法,而不是政府對市場進行「調節」的方法,這也是一個在房地產市場實行「國進民退」的方法。這種政策將導致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逐步掌握大量的城市土地,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得到各級政府的支持,才能不講經濟效益、只講政治正確地進行這種房地產開發。當然他們開發的虧損一定會有其他國有資產來填補。

中國的房地產政策需要變化,需要一個更既符合經濟規律、又不被政府的土地財政政策壟斷支配的變化,需要一個向民眾傾斜而不是向政府或者國有企業傾斜的變化。目前的變化似乎並未朝著個方向前進,而是以調整、變化的名義,朝著一個更加集中、更加有利於政府控制和壟斷的方向變化。在這樣的變化中,大量的資源更多地流向國有企業,並且赤裸裸地侵犯居民擁有財產的權力,這樣的變化方向不是一個健康的改革方向,令人不安。

對於解決民眾住房難的問題,中國本可以採用一些既能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健康運作、又能讓普通民眾受益的方法。例如,已經被輿論呼籲多年的徵收房地產稅,並且利用徵收的稅款收入建造滿足低收入民眾的廉租屋等等。這些政策肯定受到無房和只有一套自住房的普通民眾的歡迎,但是卻與那些擁有多套住宅的有權有錢的階層的既得利益相牴觸。正因為如此,這些在世界各地都通行的在中國卻遲遲得不到推行,這才應該是房地產政策的一個關注點和切入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胡少江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