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李嘉誠真的走了……該怎麼看?(圖)
【看中國2017年8月3日訊】李嘉誠又在「跑」!
7月30日晚上,李嘉誠家族旗下的和記電訊發布公告,將以144.97億港幣出售在香港的固網業務。而在幾天前,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長江基建聯手收購了德國能源管理綜合服務供應商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屬公司,收購價格合計約414億港元。
香港首富,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在中國內地、香港賣賣賣,在歐洲、澳洲等地買買買,一直是過去幾年李嘉誠家族資產配置的基本邏輯。
2015年以來,李嘉誠還重組了家族資產,把兩大旗艦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的註冊地也遷離了香港,去了開曼群島。今年7月14日,「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又更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去掉了「地產」兩個字)。
對於李嘉誠家族的資產大騰挪,我們應該怎麼看?這些大挪移將對普通人產生什麼影響?筆者的看法如下:
1、李嘉誠家族的確淡出了中國內地、淡出了香港,或者說「跑了」。雖然他本人多次否認,但事實如此。在市場經濟裡,這很正常,不必苛求、過度解讀。
2、李家的淡出是明智的,也可以說是「被迫的」。首先,是被自己兒子「迫使」的;其次,是被香港是所謂的「李家的城」這種說法,以及說法背後的潛台詞「迫使」的。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都不如其父親那樣長袖善舞,善於處理中國式的政商關係。
3、在中國內地,能處理好政商關係的企業家可以有機會做大,可以享受到改變世界、超越一般商人的很多樂趣。李嘉誠曾享受過這種日子,但他的兒子們可能享受不了,他們只想當安穩的「富家翁」。從李嘉誠購買的資產看(基礎設施、能源),求穩放在了首位。
4、李嘉誠、王健林這些富豪們配置資產的方式,其實跟普通人沒有多大關係,你如果刻意模仿,就傻了。他們有時候要打提前量,有時候要快刀轉亂麻,各有各的「不能說的原因」。
5、有人說,李嘉誠都看淡內地樓市了,所以內地房地產泡沫必然破裂。但我要告訴你,李嘉誠內地賣房子,集中在2013年到2015年,而內地樓市剛剛在2016年又大漲了一波。所以,跟隨富豪投資,有時會吃不准的。因為他們的邏輯,跟普通人的邏輯完全不同。
6、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需要配置海外資產嗎?這個因人而異,一般來說總資產沒有超過5,000萬人民幣就貿然配置海外資產,只能給自己帶來麻煩——管理海外資產是需要成本的。5,000萬資產以下的(沒有在海外上過大學),還是在中心城市買房子,然後有機會參與一下私募股權投資,換點美元黃金。
7、如果你連5,000萬資產都沒有,就更沒有必要學李嘉誠了。即便是中國即將進入「大金融時代」,創業投資機會很多,但這些創業投資其實仍然屬於高風險,需要專業人士提供服務。
8、有人說,現在到了現金為王的時代,這個恐怕有點過於謹慎。在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轉變,總的社會投資裡「國有企業+地方政府」仍然佔比超過40%的情況下,M2的走低是「假裝的」。「M2同比增速÷GDP同比增速」很難長期維持在1.4倍以下。在印鈔速度是財富創造速度1.4倍的情況下,現金為王恐怕是痴人說夢——不過,有些槓桿率太高的富豪需要謹慎一點,這是對的。
9、李嘉誠都跑了,在提倡「租購同權」、「租房落戶」的時代,內地樓市會發生什麼變化?其實很容易看明白——人口將加速向擁有優質公共資源、就業機會的大城市(及其都市圈)轉移,大城市房價、租金更難以下跌,遠離大城市的中小城市將被不斷抽血,最終非常危險。
10、香港會被國企、內地民企全面接盤嗎?會的。內地資金走出去第一站是香港,所以內地資金「水浸香港」是必然的。在這種情況下,李嘉誠、董建華們可以把資產賣個相對高價,然後拿著錢到西方投資更便宜的資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資金接力的鏈條」。內地資金走出去,先在香港練練手,風險較小。那麼,這個資金「接力賽」對中國整體上是有利、還是有弊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看中國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亦不構成投資建議。讀者請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據此進行相關投資操作而產生的全部責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