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高官不留神說了實話 文章遭速刪(圖)
陳雨露說,「長時間和大規模管制無法有效應對資本流出」。(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7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日前,在中國央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討會上,中國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說,「長時間和大規模管制無法有效應對資本流出」。7月24日晚間,中國大陸各大媒體以陳雨露這句話為標題做了報導,但沒過多久,文章就被刪除了。有分析指,陳雨露確實說出了實際情況。
目前,從Google的網頁快照上還能看到全文,信息源來自《澎湃新聞網》。該報導顯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公布了主題為「加強金融和匯率框架: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的第五次中國央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研討會的會議實錄。這也是該研討會第一次聚焦在匯率政策。過去四次研討會的主題分別聚焦在國際貨幣體系與債務處理、貨幣政策和資本流動管理等。
中國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研討會上說,「我們認識到,長時間和大規模的資本管制無法有效地應對資本流出壓力。中國有關方面沒有出臺新的外匯兌換管制舉措,而是要求銀行遵守和嚴格執行現行的外匯規則並加強背景調查……」
中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在研討會上表示,通過限制資本外流可以在短期內改善國際收支,但從長期看,控制資本流出將會在未來阻礙資本流入。
並且,馬駿建議,中國應該更快地減少外匯干預,大幅提高匯率彈性,推動改革擴大資本流入渠道。
在宏觀審慎政策方面,陳雨露表示,未來將借鑒國際經驗,將把重點放在全球系統性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部門統計上,以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財經分析人士唐新元認為,中國央行不可能在資本管制的情況下,使人民幣走上國際化的道路。而且,資本管制對中國經濟產生了直接的負面影響,令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望而卻步。可是中共權貴們在使用外匯配額方面更有優勢,同時也無所顧忌的不斷將資產轉移到海外,所以,陳雨露說了實話。
並且官方也沒有放鬆資本管制的意圖,甚至有加強的態勢。
7月17日,中國外管局副局長楊國中在《中國外匯網》公開發文表示,中國應認真吸取拉美債務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楊國中表示,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形勢與國際趨勢基本一致。2000年到2013年是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跨境資本持續流入、外匯儲備不斷積累的時期。2014年下半年以來,經常賬戶持續順差,但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規模超過經常賬戶順差,外匯儲備餘額由升轉降。截至2017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0,568億美元。
經濟學者也認為,中國的資本管制並沒有放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主辦的2017國際貨幣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在論壇上表示,今年資本外流緩解的原因:一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的預期明顯削弱;二是中國央行對於資本管制的強度明顯加強;三是一行三會強監管的舉措導致國內的短端貨幣市場明顯上升,導致中美逆差重新拉大。「未來這種趨勢能否持續,主要看美國經濟增速和中國經濟增速的比較,以及政府對於監管的態度。」
近年來多種因素疊加,導致中國經濟逐漸下滑。人民幣的國際聲望降低,而中共政府支撐國企及干預經濟的行為,也拖累了中國在國際市場的形象。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政府提出人民幣走國際化道路,寄希望於此獲得國際聲望和地位。
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SDR貨幣籃子,大陸官媒描述為「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里程碑」。然而,在IMF的決定於2016年10月生效之前就有跡象顯示,獲准加入SDR最終可能只是表明人民幣國際化達到了最高水準,而非表明世界即將迎來一種新的更為多元化的貨幣體系。從一系列指標來看,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放緩,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還開了「倒車」。面對資金外流,中國收緊資本管制,令外界擔憂中國央行此前的承諾。因為,資金流動不是資本管制就能控制的,只有穩定、開放、有回報的市場,才是持續動態穩定、有活力的資本市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