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或成不買房一族?教育真的義務化了?

【看中國2017年7月19日訊】買不買房子,本來應該是每個人自己說得算的事,但在我們中國就變了味,除了丈母娘要、媳婦要之外,最重要的怕就是學校了。別的不說,僅僅就孩子上學這一塊,就是每一個沒有房子的家庭繞不過的鴻溝,這是每段時間,一些傳媒傳出90後不買房的新聞時,從來不會提及的問題。

年輕人買不買房,關鍵在於義務教育被捆綁

今天一家傳媒說:「中國社科院社會藍皮書顯示,約三成90後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一年後,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但相對於面積大小,他們更希望提高生活質量。這些更看重個人價值的90後大學畢業生,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

紙白君面對這些傳媒和某些研究機構,只看表面,無視內在的研究,是向來不屑的,紙白君也談過年輕人不買房的觀念,但那都是對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做了提醒的。現在年輕人遇到的問題,並不是自己能吃苦蝸居在20平米的租房裡,而選擇不買房的問題,問題的實質在於,不買房的情況下,孩子在城市裡上學是不是不被多方刁難?

紙白君詢問了一個在二線城市工作的朋友,他說:「不買房的話,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都是需要走後門、托關係,並且拿出高昂的借讀費之類的名目錢,小學大約在5萬,是個入學門檻,初中只會比小學的5萬高,高考的話應該就打回原籍考試了。」

紙白君的這個朋友是在那個二線城市買過房的,但談到孩子上學問題也是一籌莫展,他說:「即便買了房,為這個城市貢獻了高昂的買房消費稅,戶口沒有遷過來,孩子依然要繳納高昂的各種名目費,當然,沒有房子的話,你連遷戶口的資格是都沒有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的義務教育還是義務教育嗎?動輒五六萬的借讀費,或者其他名目的費用,算下來一個外來打工者,所交出來的這些費用,已經將義務教育變成了有名無實。更何況紙白君在看這方面新聞的時候,即便是有房有戶口的家庭,也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上學難的問題。

我們拿什麼來為90後的不買房觀念作為房產歸回正常的支撐?地方鄭虎以土地為搖錢樹,不會讓房地產回歸正常,甚至以教育為捆綁,義務教育成了空架子,以至於全國留守兒童6102萬以上,而農村義務教育一直在節節敗退,不少學校撤銷,合併到一個鄉里,留守兒童們不僅沒有父母的陪伴,同時還要趕很遠的路去上學。紙白君有次回老家,晚上六七點天已經很黑了,路邊全是騎電動車的學生,安全問題誰來保障?

這幾年,說的比唱的還好聽的大概就是取消農業戶口,既然取消了農業戶口,為什麼在城市裡孩子上學還要城市戶口呢?這是一個很奇葩的行為。不要說在城市裡打工的農村人交稅少、卻還佔了資源,他們所交的稅實際上只會比城市人多,不會比城市人少。

讓義務教育回歸本質,在於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多少

現在的問題關鍵不在於是不是取消了農業戶口,而在於我們對教育的投入到底有多少?九年義務教育一路喊下來,該花的錢沒少花,家長與學校、老師之間的矛盾卻增加了不少。而就幼兒園來說,在二線城市三年上下來竟然需要十來萬?這還是保守估計的幼兒園費用,但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卻少的可憐。相比較類似於,農業稅是取消了,但是農藥、化肥等等一路消費下來,並不比交的稅少多少。

從本質上來說,去掉教育對孩子的的種種束縛,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分解房地產與教育相互捆綁的無恥做法,這才能讓90後們真正可以成為不買房一族,來減輕必須買房產生的個人負債和家庭負債壓力。而今我們的現狀是什麼?各個城市的新區都積極蓋商品房,但教育資源卻遠遠沒有跟上,人們不僅要承擔高昂的房價,對於沒有教育資源的新區而言,還要去走後門、求人、然後拿出高昂的費用讓孩子有上學的資格。

義務教育都敢如此,中國人豈能不是唯唯諾諾的?社會的各個領域又豈能是陽光清廉的?最為可笑的是,國家策略還在鼓勵二胎,一個孩子幼兒園三年,十來萬的花銷,二胎的動力在哪裡?再諸如某自媒體說,杭州一套學區房6年內只能解決一個孩子入學等,二胎的動力又在哪裡?

還有比較搞笑的案例是,帝都一個「老北京」有房子,還是很不錯的學區房,以為孩子上學不是個事了,但到開學的時候,這個學校卻要求父母均為北京戶口,但這個「老北京」的妻子卻不是北京戶口,火燒眉毛了,怎麼辦呢?這倆人竟然直接離婚,孩子「歸」爸爸。為了孩子上學,離婚個是必要的,雖然是假離婚,但也只有咱們這裡如此奇葩吧?

所以90後買不買房的問題,完全不取決於個人想不想買,有沒有能力買的基礎之上,而是完全被婚姻、教育強硬捆綁的基礎之上,某傳媒也是吃飽了撐的,敢說90後或成不買房一族,國家不真正承擔起對教育的投入,捆綁教育的房地產導致一個民族走向瘋狂的列車,至少短時間內還是剎不住車的。

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依然是教育

於是,更嚴重的問題就暴漏了出來,對於真的買不起房的人,無論是幾零後,回去種地的可能性不大了,因為種地你連家庭溫飽都顧不住,更不必說,在城市打工收入又不算高,卻要交動輒幾萬的贊助費,而沒有關係,你連交錢的地方都沒有。那麼將會有更多的留守兒童產生,但農村的教育資源還是會不斷的萎靡,而即便買了房的人,依然會在孩子上學的問題上遇到種種阻礙,連本地人都不例外,更何況不是本地人的呢?

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徹底淪為了雞肋,從上學之初就暴漏出這麼多問題,連學校都已經陷入一個是非之地,在裡面學習的孩子們又能學到多少真正有益於社會進步的東西呢?一個國家的未來,卻是這樣的教育環境,我們如此與國際大佬們去競爭,都不知道某些無知者們哪裡來的自信?

而我們仇視的「美帝」,二戰之後就實行了12年義務教育,相關資料顯示:「美帝」全國所有的公立學校(從小學到高中)一律不收學雜費的,甚至書也是免費的(主要教科書由學校借給學生,用完後收回再給下一班學生使用)。學校裡免費供應早餐(鼓勵學生提早到校20分鐘),午餐每人只交1美元,根據家庭不同的收入情況可以交0.75,0,5和0.25甚至完全免費。

而相關資料中也提到,「美帝」的義務教育不是口頭上的義務教育,有些州還設立有「給父母學校」,教育那些不履行送子女上學責任的家長。早在185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通過《義務就學法》,率先在美國教育史上掀開義務教育篇章。該法案規定,8歲—14歲兒童每年至少上課12週,違者罰款。而我們這裡卻在製造重重阻礙。

「美帝」為什麼要這麼幹?原因很簡單。實行真正免費義務教育的宗旨在於使全體國民接受一定年限的學校教育,從而使國民素質和競爭力得到提高。而我們真正開始重新樹立教育觀,還不是完善和真正求真的教育觀,是在改開以後,就這還是問題種種。這才是我們落後於「美帝」人的根源,而不僅僅是所謂的二戰中他們獲取了不少的利益,坐吃山空這四個字,可是我們先輩們早就提出來的理論。

結語:

說了這麼多,歸結起來就一句話,你的房子可以奢侈品化,不能有微詞,一微詞就刪文封號不是?但你的房子不能這麼無恥的捆綁義務教育,自己不好好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研究,只會一味的抱怨大學生們在學校不努力,出來就失業,這是你們這些無恥者們該去轉移的矛盾?被架空了的義務教育,還不敢談12年,談個9年都不能真正的落實,有什麼臉面引領世界呢?這個邏輯很奇葩。

現在的問題,確實不是買不買房的問題,而是買不買房都會有各種的坑等著每一位年輕人,在不解決根本問題上下功夫,更多的負債家庭和更多的啃老族產生,只能是一種必然。而90後的後代們,怕是大多數連啃老的資格都沒有了,那個時候會是什麼樣的境況呢?紙白君不善做預言,不想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墨黑紙白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