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兵馬俑之外的秘密 關於秦陵地宮的7大謎團!(組圖)

 2017-07-03 11:3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的陵墓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的陵墓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的陵墓,位於中國北部陝西省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1974年2月,一群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現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人們知道了這裡埋藏著世界上最大的,兩千多年前地下王國。後來秦始皇陵外圍的兵馬俑坑被挖掘了一部分,但是秦陵地宮直到今天還沒有打開,為甚麼呢?

兵馬俑之外的秘密關於秦陵地宮的7大謎團!
秦始皇兵馬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多長時間能挖完秦陵?

有專家分析,秦始皇兵馬俑坑總面積約兩萬平方米,秦陵面積是兵馬俑坑總面積的13倍,深度是6-7倍。兵馬俑坑經過陸續30年的發掘,實際發掘面積約佔總面積的1/5,即30年裡一共挖了4500多平方米。照此類推,秦陵面積是已經挖掘的兵馬俑坑總面積的50倍,那豈不是要150年,人力、物力、財力上都是難題,而挖出的文物如何保護,更是個大問題。兵馬俑在剛開始發掘出來時,表面有艷麗陶彩,但挖出後逐漸黯淡,甚至變黑;長沙的馬王堆漢墓發掘出的千年鮮桃轉眼化成一攤水。其它像是壁畫、陶器、紙質、絹質、絲質等文物的保護還沒辦法很好的解決。因此,「儘量不主動發掘」在二十世紀中後期成為考古界的國際共識。

因為不能挖,所以關於秦陵的幾大謎團,恐怕很長時間內還是無法解開了。

秦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
秦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圖片來源:博客擷圖)

謎團1:地宮埋「水銀」之謎

秦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秦陵地宮埋水銀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題條件。

大陸地質學專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後兩次來始皇陵採樣。經過反覆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

現代科技終於解開了地宮埋「水銀」的千古謎案。至於地宮為何要埋入大量水銀?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於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具地理之勢。」原來是以水銀像徵山川地理,與「上具天文」相對應。

謎團2:地宮珍寶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筆下。早於司馬遷的大學者劉向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深切感嘆:「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麼,這座神奇的地宮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寶呢?

《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麼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之準確,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御官俑為木質外,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麼,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是可想而知的。

兵馬俑之外的秘密關於秦陵地宮的7大謎團!
專家分析:秦始皇兵馬俑坑總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謎團3:秦陵地宮有無飛雁之謎

據《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有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有一位三國太守張善還見到了這隻金雁。瀏覽史書,我們發現司馬遷和班固都留下「黃金為鳧雁」之說。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期,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能飛到天空,一直飛到宋國城牆上。

不過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要像風箏和輕氣球那樣簡單易行,如果沒有機械動力單靠自然界風力,不要說空中飛行,恐怕連起飛都成問題。再進一步分析,假設秦代有能力製作會飛的金雁,那麼金雁埋入地宮之後將會不停地自動飛翔,一直在地宮內飛行了近一千個日日夜夜。如果這個奇聞不是傳說,那麼金雁的控制與指揮系統恐怕連今天的電腦也望塵莫及了。

兵馬俑之外的秘密關於秦陵地宮的7大謎團!
秦始皇陵(圖片來源:博客擷圖)

謎團4:秦始皇使用銅棺還是木槨?

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于是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史記》、《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裡「漆塗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能是木質的了。

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塗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它棺槨。

謎團5:自動發射的暗弩

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苦費心機。《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裡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

當外界物體碰到弓便會自動發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也是一大謎。

如果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應該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弓弩。

兵馬俑之外的秘密關於秦陵地宮的7大謎團!
秦始皇陵(圖片來源:博客擷圖)

謎團6:2200年前的「洋勞工」

在兵馬俑挖掘過程中,除了出土大量青銅器外,還發現了大量白骨。通過與部分現代人線粒體DNA數據參照,專家研究樣品單倍群歸屬進行了初步確定,在秦始皇兵馬俑坑埋葬著一具2200年前具備「歐亞西部特徵」的人類遺骸,死者生前是修建秦始皇陵的勞工,是比較典型的波斯人。

「洋勞工」在2200年前已來到中國腹地,在東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謎團7:秦陵地宮有道「防水大壩」

秦陵地宮能保存下來,不得不提一道「防水大壩」,也就是地下那道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阻排水渠其實是堵牆,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這一套阻排水渠和都江堰、靈渠有得一比,北京國家大劇院也是按照這套辦法來解決水浸問題的。」

地宮的建成本身就說明瞭排水系統的成功,而阻水系統更是經歷了2200多年時間檢驗。通過自然電場法和核磁共振法測出,在所推斷的墓室和地宮範圍內為不含水區,而阻排水渠外測的相同深度為含水區,從而證實這個地下阻排水工程迄今仍然在發揮著作用。這應該就是班固在《漢書》中所言的「下錮三泉」。

責任編輯: 立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