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0月,北伐革命軍攻克武漢三鎮,武昌民眾熱烈歡迎。
1927年8月底,白崇禧、李宗仁、何應欽三位總指揮率南京北伐革命軍取得龍潭戰役大捷後,從繳獲的北洋孫傳芳敵軍文件中,發現武漢「東征軍」總司令唐生智勾結孫傳芳夾攻南京國民政府的罪證,唐生智對此並不否認。
國民黨寧漢合流 唐生智再度叛黨作亂
1927年9月,分裂的國民黨實現「寧漢合流」,公推湘軍元老譚延闓為國民政府主席。
在經過五個月的「寧漢對立」後,至9月6日,武漢方面譚延闓、程潛、孫科、宋子文、于右任等多數中央委員已抵達南京。
因反共清黨問題和內部事務分裂對立的國民黨寧(南京)漢(武漢)滬(上海「西山會議派」)三方,幾經曲折艱難,現在終於在南京實現了「寧漢合流」。寧漢滬三方公推湘軍元老譚延闓為國民政府主席,主持國民政府和黨務;推舉另一湘軍元老、原孫中山大元帥府陸軍次長程潛為軍事委員會主席,程潛、譚延闓、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朱培德、楊樹莊7人為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
然而,汪精衛不甘心落選國民政府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暗中唆使唐生智和張發奎製造動亂,不惜再度分裂國民黨,為自己另立中央,以对抗譚延闓南京国民政府。
早在1926年10月,北伐革命軍擊敗北洋軍閥吳佩孚,攻占武漢後,過去從北洋湘軍的師長一躍升為北伐第八軍軍長的唐生智便目中無人,驕橫跋扈,把第八軍從一個軍擴充為四個軍,又在蘇俄和中共的挑唆下,反蔣親共。自1927年4月,國民黨「寧漢對立」後,唐生智氣焰更盛,譚延闓、程潛等武漢黨政軍要員皆對其側目以視。
而今國民黨寧漢滬三方已經合流,唐生智卻依然自恃是著名軍事學家蔣百裡的高足,擁有15萬精兵,非但不服從國民政府的命令去南京,還私自下令其所部何健第35軍占領安徽合肥,劉興第36軍進占蕪湖。唐生智本人則親赴安慶,公開發表為共產黨辯護的演說,然後將停泊在蕪湖江面的「決川」「濬蜀」兩艘軍艦脅迫強擄到武漢。
在汪精衛的授意下,張發奎以追擊中共葉挺、賀龍叛軍為名,率第二方面軍(原第四軍擴充)從武漢南下廣東,企圖為汪精衛奪取廣東地盤,另立中央。湖南、湖北、安徽三省遂全部被唐生智占據。
9月下旬,國民政府在譚延闓領導下,一再電令唐生智自安徽撤兵,唐生智皆抗拒不從,其派駐南京的私人代表葉琪表示,若南京政府堅持收復安徽,則武漢唐總司令不惜以武力週旋對抗。
唐生智的叛亂罪行激起從武漢到南京的政要譚延闓、程潛、孫科等人的強烈義憤,連已經下野的前國軍總司令蔣介石也公開表示「唐叛黨罪狀,早已顯著,討伐唐生智,尤為必要」。
國府下令討伐叛賊唐生智 程潛李宗仁率軍肅清皖鄂
1927年9月,孫中山大元帥府前陸軍次長程潛被推舉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
10月20日,國民政府正式下令罷免汪精衛委任的原武漢北伐軍總司令唐生智本兼各職,公布其與孫傳芳勾結,意圖顛覆革命軍陣營,反叛中央政府等各項罪行(《國民革命軍中央直轄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討伐唐生智宣傳大綱》1927年10月19日,臺灣黨史館藏);同時下令編組西征軍,委任軍事委員會(簡稱「軍委會」)主席程潛為西征軍總指揮,李宗仁為副總指揮,討伐叛逆唐生智。
西征軍戰鬥序列為:
(1)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宗仁,下轄桂系夏威第七軍,胡宗鐸第19軍,第30軍,陳調元第37軍;(2)第四路軍總指揮程潛,下轄程潛第六軍,陳嘉佑第14軍,葉開鑫第44軍;(3)第五路軍總指揮朱培德,下轄鄂西魯滌平第二軍,第三軍,李燊之新編4軍,第9軍。(5)此外,海軍陳紹寬第一艦隊(江防艦隊),空軍司令張靜愚統領兩個航空隊,皆參加西征之戰鬥。
國民政府西征討唐軍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肅清安徽和湖北,由程潛、李宗仁負責;第二階段底定三湘,由白崇禧負責。
北伐期間,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宗仁。(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10月18日,李宗仁指揮第三路軍沿長江北岸,程潛指揮第四路軍沿長江南岸,同時攻擊前進,所向勢如破竹,唐生智叛軍節節敗退。
10月20日,夏威第七軍驅逐西梁山之敵;程潛第六軍、陳調元第37軍聯合追擊,收復蕪湖。10月22日,在李宗仁第三路軍和海軍合擊下,江北唐軍退集桐城、安慶。程潛第四路軍將南岸之敵趕到大通。
10月24日,胡宗鐸第19軍占領桐城,夏威第七軍占領安慶,敵何健第35軍、劉興第36軍敗退武穴。革命軍肅清安徽全境。
李宗仁率第三路軍占領安慶後,又在太湖擊敗唐軍。唐軍在田家鎮憑險防守,經三日之激戰,被葉開鑫第44軍打敗。因長江南岸敵少,故程潛調葉開鑫等兩軍至北岸援助李宗仁。朱培德第五路軍尚未出江西,唐部叛軍便已經被解決。
11月初,李宗仁率第三路軍自安徽追擊潰敗唐軍至湖北境內,並包圍了武昌和漢口,隨後程潛率第四路軍由九江也抵達漢口。
大勢已去勒死部將 唐逆兵敗流亡倭國
南京北伐革命軍包圍了武漢,唐部第八軍第1師師長張國威勸唐生智勿要死守硬拚,應先暫時撤退,放棄武漢,以保存自己實力為要,日後再尋機反攻。唐生智大怒,但無奈自己大勢已去,不得不在漢口召集唐軍高級將領開會。唐生智在會上提出三個方案,第一方案就是再度勾結北洋敵軍,即按照其恩師蔣百裡(前保定軍校校長、吳佩孚和孫傳芳的軍師)早先的建議,唐軍全力打通河南,聯合張作霖奉軍,共同對抗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方案是集中兵力死守武漢;第三案是唐生智個人下野,保存唐軍實力,以待唐生智日後東山再起。會議最後決定,唐生智按照蔣百裡起草的電文,於11月11日通電下野。
11月12日,唐生智花30萬巨金買了日本兵輪「禦月丸」,從長江前往日本。離開武漢前,惱羞成怒的唐生智命衛兵將師長張國威用繩索勒死泄憤。然後把全部軍隊交給其親信、第八軍軍長李品仙指揮,讓唐部湘軍在保定軍校第一期畢業的廣西人李品仙率領下,退回第八軍的老家湖南。
汪精衛張發奎慫恿 李品仙改初衷拒和平
11月12日,李品仙、何健、葉琪、劉興等唐軍將領致電南京民國政府,請求和平息兵,南京國府也正準備和平解決問題,軍委會令李宗仁、程潛西征軍停止對唐軍的軍事行動。
正當和平有望之際,在汪精衛的暗中授意下,張發奎和第四軍新任軍長黃琪翔在廣州商議後,由黃琪翔出面發電報給李品仙,慫恿鼓動李品仙等人繼續抵抗,以待汪精衛東山再起。於是唐部湘軍將領李品仙、何鍵、劉興、廖磊等人忽然一改初衷,出爾反爾,拒絕和平,在湖南大肆擴軍,繼續負隅頑抗。
1928年元旦,國民政府正式委任代參謀總長白崇禧為征湘總指揮,代李宗仁指揮第三路軍,並統率西征各軍入湘,繼續討伐追剿李品仙率領的唐部湘軍叛逆。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