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中國的庚子義和團拳匪之亂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權代表奕匡和李鴻章與11國代表簽定了《辛醜條約》。《辛醜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的軍費、損失費4億5千萬兩白銀,賠款的期限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計為9億8千萬兩,是為「庚子賠款」。
各國的分配率以俄國最多,計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餘都不足1%。(中國當時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攤派大約一兩銀子。)美國應得到其中的3200多萬兩,折合美金2400多萬元。
1907年12月3日,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致國會的年度咨文中,提出「授權減免和取消對中數目超出此數的賠償要求」,並謂:「我國宜實力援助中國例行教育,使此巨數之國民能以漸融洽於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尋學生來美,入我國大學及其他高等學社,使修業成器,偉然成材,諒我國教育界必能體此美意,同力合德,贊助國家成斯盛舉。」
1908年5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的諮文。同年7月11日,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向清政府正式聲明,將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半數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美學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實應賠償」,內容包括美國出兵中國的軍費賠償及美在華商人與傳教士的損失賠償。
1908年10月28日,兩國政府草擬了派遣留美學生規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內,每年至少應派留美學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則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為止。被派遣的學生,必須是「身體強壯,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當年齡」,中文程度須能作文及有文學和歷史知識,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國大學和專門學校聽講,並規定他們之中,應有80%學農業、機械工程、礦業、物理、化學、鐵路工程、銀行等,其餘20%學法律、政治、財經、師範等。
清華大學(網路圖片)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專門為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正式成立。在此後十多年間,據統計,由清華派出的留美學生就達1000多人。1928年8月17日,清華學校改名為清華大學,羅家倫出任校長。那一年開始公開招考留美公費生。1933年,又開始公開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學生。
美國的退款,產生了很大的國際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北京政府於1917年8月對德奧宣戰,在巴黎和會上,北洋政府廢除了對德國與奧地利的賠款。
大戰平息後,中國也涉足於戰勝國的地位,各國都表示願與中國「友好」,所以都緊步美國的後塵,陸續放棄或退回了庚子賠款餘額。退款被廣泛地應用到中國的教育文化事業和實業中,只有日本分文不退。
到了30年代,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去美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而同時,美國人在中國建立了12所教會大學,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學。教會醫院則出現了協和醫院,洛克菲勒基金會則資助了中國學者們的農村調查與考古行動。
責任編輯: 唐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