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猛「放水」銀行間市場波雲詭譎(圖)


中國國內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過高,企業融資成本壓力上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6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6月6日,在中國央行的官網上挂出了一條重要信息:央行宣布開展MLF操作4,980億元(人民幣,下同)。有傳言認為,這是單日2.5萬億的貨幣量投放。不過在去槓桿的壓力下,實體經濟面臨傳導的壓力,經濟二次探底概率較大。

此前,中國央行收緊了其貨幣政策試圖引導金融去槓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銀行間市場波雲詭譎,讓人摸不著頭腦。而債券市場更是進一步延續2016年10月份以來的頹勢,各種債券發行利率進一步飆升。

根據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數據,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一年期報價在6月2日達到4.3737%,創逾兩年以來最高,已經連續4個交易日高於央行一年期貸款利率4.35%,事實上如果綜合來看,銀行內部邊際資金成本已經全面高於基準利率。銀行間同業資金成本持續上漲,SHIBOR和實體經濟貸款利率倒掛,意味著銀行未來將逐步把壓力傳導給實體經濟,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繼續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同樣以6月2日這個時點為準,根據中債登公司數據,7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3.67%,高於5年期(3.57%)和10年期(3.63%)國債收益率,這一極不尋常的走勢意味著,如今中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就像一個三角形,近期7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下2014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而在不到1個月前,中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史上首次出現倒掛,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5年期國債收益率。通常情況下,對於期限越長的國債,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也會越高。國債收益率曲線現異常變化,已經暴露出市場嚴重結構性問題。

同樣根據中債登公司數據,5年期AAA級中期票據收益率已經達到4.92%,與之對比是目前對公5年期貸款利率為4.75%,這次自2008年中期票據問世以來,首次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而5年期AAA級城投債更是高達5.74%,比之一個月前的4.72%,跳漲超過1,000個基點。

在此關鍵時刻,6月6日,在中國央行的官網上挂出了一條重要信息:央行宣布開展MLF操作4,980億元,品種為1年期MLF,利率和上一次持平,仍然保持在3.2%。

所謂MLF,中文名稱是「中期借貸便利」,是央行以招標方式向銀行提供資金,銀行則以優質債券為抵押物。MLF的期限一般是3個月、6個月和1年。

據彭博統計,6月份MLF的到期規模僅次於4月份,是今年第二高峰的月份。前三個月曾出現過季節性自然「縮表」,造成市場一定的緊張氣氛。

考慮到近期銀行體系的監管強度較大,6月的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對銀行體系的嚴峻性不同以往。2017年3月末超儲率從2016年的2%左右,迅速下滑至1.3%,為2011年三季度以來最低水平。

超儲率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往往會用到,通俗理解為在商業銀行沒有借出的存款中,去掉央行規定的必須存在央行的那部分外,商業銀行可以相對自主動用的「救命錢」。

超儲率降至6年來最低水平,說明商業銀行在最大限度釋放可動用的流動性。在各家銀行的「努力」下,貨幣乘數(貨幣派生效應)從3月末的5.29上升到4月份的5.33,幾乎已快到極限值。意味著央行每放出1元錢,在貨幣乘數的作用下會被放大5.33倍作用到市場上。

因此才有了「央行向市場狂撒4980億,歷史性放水,單日2.49萬億貨幣量投放」這樣的傳言。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不可否認的是,由於金融去槓桿帶來的「負債荒」,實體融資成本確實提高了,對實體有一定的傷害。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黃志龍認為,金融去槓桿本應以溫和的方式逐步推進,而不是在較短時間內快速去槓桿,這樣不但不能達到去槓桿和防控金融風險目的,反而可能會引發金融風險。

隨著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加大,各種債券違約事件不斷增多,市場信用風險開始凸顯。貸款利率目前反應有些滯後,但是在金融去槓桿的宏觀調控大背景下,資金的成本肯定會越來越高,最終必然會在資產端——銀行貸款上有所體現,會令企業貸款成本升高。

因此,中國國內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過高,企業融資成本壓力上升,導致國民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再次探底概率較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