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局暗流湧動。(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6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今年秋天將進行的中共十九大持續成為海內外輿論的焦點。大陸知名學者、曾是中共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前副總編的鄧聿文日前在外媒撰文表示,中共十九大暗流湧動,習近平面臨著四大挑戰。
鄧聿文6月7日發表於《紐約時報》的文章稱,首先在人事安排方面,中共黨內派系圍繞權力的布局肯定會有一番明爭暗鬥,習近平是否真正具有權威,將在人事布局上體現出來。
文章說,有三個因素可能給人事安排增加變數。一是反腐隨時可能打亂相關人事的布局。在一個幾乎人人都有腐敗嫌疑的體制裡,各派系必然會藉反腐將反對者拉下馬。未來幾月若有更高層官員腐敗案出現,也不奇怪。
二是王岐山的去留會影響到政治局和常委的人事安排。若到時已屆69歲的王留任,將打破中共之前形成的常委年齡限制慣例。
三是胡春華和孫政才能否「入常」。胡、孫被視為習之後的中共第五梯隊領導人,若他們「入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牽制習的權力。
第二是在所謂指導思想或意識形態的挑戰方面,文章認為,習在一屆任期就將自己的思想變成指導思想,反映了其權威空前增強。但意識形態是中共的一個軟肋,目前的這套意識形態沒有多少說服力。當局的指導思想如果不能借鑒、揉進一些普世價值,還是堅持中共僵化的政治觀,將很難讓人產生認同,社會就將繼續分裂下去。
第三大問題是全面改革的挑戰,十九大能否重啟改革很關鍵。這裡的改革不單指的是經濟改革,而是包括社會改革、司法改革、行政改革、政治改革在內的全面改革。單有經濟改革是跛足的改革,且必不能推進下去。
之前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改革計畫中的大多數改革並沒有實施,如國有企業改革等。改革遇到利益集團的阻礙,是三中全會改革計畫不能落實的一個重要因素。
文章還認為,改革越延後,大眾對改革的支持越小,來自革命的壓力會越大。而且,中國社會特別是底層對改革早已失望,他們現在根本不相信中共會實施真正的有利於他們的改革。
第四大問題是經濟增長的挑戰。經濟增長與改革有關,最近幾年中國的經濟之所以大幅下滑,一個重要因素是改革不到位或改革停滯所致。
文章說,中共害怕政治改革會引發大眾對民主化的訴求,因而盡量用經濟改革來代替政治改革。然而,沒有大眾的政治參與和獨立司法,權力就不可能真正受到約束,利益集團攫取改革和發展利益的格局就不可能真正打破,經濟改革就不可能有突破。
如何在經濟低速增長導致大眾的不滿增強,與全面改革可能導致民主化訴求之間權衡和抉擇,構成了十九大的一個挑戰。
文章最後說,上述四大問題不僅侷限於十九大,至少在十九大後的五年內都存在。如果當局繼續採取鴕鳥態度,後面會發生什麼就很難預料了。
在上述觀點中,有關中共十九大的人事動向的分析列在首位,這也是外界普遍關注的焦點。
法廣6月6日有文章分析,一些深諳中共官場的人士認為,江澤民一派人物,在習近平十八大掌權後遭重挫,但是中共軍隊和政法系以及地方還有一些餘黨還未完全清除。習近平雖然擔任十幾個組長,權力也沒有大到完全放心的地步,他急需在十九大全面部署自己的人馬,為下一步為將來鋪路,免得有一天遭人反攻。
文章認為,習派要全面登場,不是習核心的力量就要清除,這樣,在習派與江派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角力,這場角力的結果,大約只有等到十九大的時候才能看出端倪。
其中有關王岐山留任,一直有相反方向的分析。近期被指有中共派系背景的逃美富商郭文貴,在海外以社交工具爆出的一系列有關王岐山的負面信息,據分析目的就是阻止習近平的這位最重要盟友留任常委。但目前還看不出王岐山的最終走向。
對於郭文貴爆料,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外界就此得以觀察到中共權鬥「你死我活的割喉戰」刀鋒起落的寒光,非常罕見。
至於胡春華和孫政才「入常」也一直備受爭議。近期對兩人「入常」的預測一熱一冷。胡春華主政的廣東的「各項工作」今年4月獲得習近平的肯定,香港《爭鳴》今年5月號更發文透露,胡春華已通過十九大領導班子第一輪核評審議,估計在「入常」問題是已「越過一重大關口」。
而孫政才因早前被中紀委批清除「薄、王遺毒」不力而不被看好,更被曝是傳於3月底已被查的重慶市公安局長何挺「幾十年的朋友」。法廣6月3日報導說,何挺的落馬或影響孫政才在十九大上「入常」。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