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技術領跑全球?官媒愚民被揭穿(組圖)


(圖片來源:Flickr)

【看中國2017年5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陳秋穎綜合報導)近日,「可燃冰」一詞佔據了大陸媒體的頭條。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18日宣布,中國成功完成了可燃冰的試驗開採工作,在技術上領跑全球。不過,有專家指出,可燃冰開採成本高,與開採成本低、儲量充足的天然氣相比,毫無競爭力。

據大陸官媒報導,這次試開採於5月10日開始,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試開採達到了連續一週產氣一萬方以上的指標。因此這次試開採獲得成功,官方並宣稱,中國在這一領域「領跑全球」。

「可燃冰」也被稱為「甲烷氣水合物」或「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化合物。從外形上看可燃冰像白色或淺灰色的冰雪晶體,如果有火源,可燃冰就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

央視報導指,可燃冰雖然體積小,但蘊含能量不可估量。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釋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100升可燃冰能讓汽車跑5萬公里」。不僅如此,可燃冰試採成功的意義也是「巨大的」——「它將會是繼美國頁岩氣革命之後的、我國引領的天然氣水合物革命,將會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開採成本高 中國可燃冰技術毫無競爭力

不過,南方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劉科指出,可燃冰並非官方宣稱的那般「神奇」。

劉科在對微信公號《知識份子》表示,連續一週日產氣超過1萬方的戰績,「僅可以證明可燃冰能夠開採,但距離大規模商業化開採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與石油、天然氣等礦井相比,這個產量很小。

至於「100升可燃冰能讓汽車跑5萬公里」的說法,劉科表示,不論如何計算,也不可能實現。100升可燃冰中天然氣的含量不足20kg,按目前小型最省油的汽油車百公里油耗5升計算的保守方式來計算,100升可燃冰最多可以讓汽車跑不到360公里,與5萬公里的數字相差甚遠。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最關鍵的是,開採可燃冰是否有競爭力。劉科指出,開採可燃冰,需要防止大量不溶於水的甲烷釋放到環境中,以防對環境造成影響。而且,可燃冰是蘊藏在海底或冰山下的固體,並不能像天然氣氣田一樣,採用自噴的方式開採。為了使天然氣從固體的可燃冰中釋放出來,這需要能量的加持,因此成本較高。

而央視所提及的「美國頁岩氣技術」,使得天然氣開採成本驟降,北美的天然氣價格較十幾年前下降了近80%,目前已經探明的儲量也足夠使用150年。因此,「在能源儲量充足,且其它能源成本皆降低的背景下,目前開採成本比較高的可燃冰是否應該大規模商業化開採,這本身就存在疑問」,劉科說。

事實上,包括美國、日本等國在內的發達國家早已發現可燃冰,但都沒有達到經濟性開採的規模,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生產。

官媒誤導 「領跑全球」是自欺欺人

網路熱傳的一位專家的評論文章,則直指官媒誤導。因為此次開採無論是鑽井技術和採氣技術都是常規技術,只不過在適應水深和鑽井深度上有所突破,但這與可燃冰開採沒有關係。

開採可燃冰的難點,不是在於如何開採,而是在於開採的同時保護生態。因為可燃冰一般埋藏在海底,它的封存是靠溫度即靠零度以下的低溫結成冰而封存的。可燃冰上面沒有任何蓋層,只要溫度升高了,冰融化了,水合物中的甲烷氣就會從海底各處溢出來。如果出現大面積海底甲烷氣溢出,就會造成生態災難。這也是為什麼其他國家沒有人去做這種試採工作,因為沒有意義。

文章最後說,「明白了這一點,再看報導題目中的‘領跑全球’就有點自欺欺人了。」

本文留言

作者陳秋穎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