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一個關鍵數字為何跳水?(組圖)

【看中國2017年3月11日訊】北京時間3月9日上午,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月份的CPI(居民消費價格)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其中CPI的同比漲幅讓人震驚:竟然只有0.85%!

受此消息影響,投資者信心低迷,股市、債市、期市等都出現了明顯跌幅。

0.85%是什麼概念?我們先看下面這張圖:


2016年2月以來中國的CPI走勢圖,其中的藍線是同比漲幅(網路圖片)

可以看出,今年1月的CPI出現了跳水走勢。

對於這種異常走勢,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解釋是:第一,食品價格出現了回落;第二,節後出遊人數減少,機票、酒店、門票等價格大幅回落。總之,是在強調今年春節前移到1月的因素。

但另一方面,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卻勢如破竹,同比繼續大幅飆升:


2016年2月以來中國的PPI指數走勢圖(網路圖片)

PPI同比漲幅達到了7.8%。在工業品出廠價格這樣大幅反彈的情況下,CPI竟然大幅跳水,這不能不讓投資者擔憂一件事:前一個階段,幾乎被機構投資者普遍認同的「週期復甦」很可能只是「南柯一夢」,至少是復甦的強度遠低於預期——所以,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週期復甦」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說:由於美國經濟復甦,以及川普(特朗普)新政(大基建+減稅),再加上中國的「大基建+PPP」,全球經濟即將進入復甦週期。正是基於這種判斷,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反彈,在中國期貨市場裡「黑色系」(焦炭、焦煤、螺紋鋼、鐵礦石、軋板等)漲幅顯著。

但也有一批研究者持反對態度,最著名的就是去年年底英年早逝的「週期天王」周金濤。他認為:

1、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上半年,有可能是中國資產最差的時間;

2、2017-2019年商品將二次探底,價格當在2015年低點附近;

3、房地產將在2017年見頂並開始回落。

海通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姜超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其通過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題目就叫「繁榮頂點 安全至上」。他認為,到2017年下半年,地產投資或面臨大幅跳水,屆時經濟或有極大的下行風險。而從2016年12月開始,隨著貨幣利率的大幅上升,股債一度齊跌,商品高位震盪,意味著經濟已經步入滯脹期。而2017年2季度將是從滯脹向衰退轉化的關鍵時期,這意味著「現金為王」應是當前主要策略,主配黃金和現金等安全資產,逐步減少商品和股票類資產配置,而隨著利率上升應逐步增加債券資產的配置。

但CPI的最新數據(2月0.8%,前兩個月1.7%),說明瞭滯脹中的「脹」可能不存在。同時也意味著,週期復甦力度偏弱,甚至子虛烏有。

但由於美元即將進入快速加息週期(3月必有一次加息,6月也很可能有),再加上川普的威力、中國防風險防泡沫的大背景,貨幣政策很難再次放鬆。所以,經濟可能會出現一段緊日子。

而股市也面臨著IPO節奏加快的壓力。所以股市率先做出了反應,上證指數跌了20多點,石油、煤炭、船舶等週期板塊跌幅居前。一般來說,「兩會」期間主力會護盤,所以CPI數據公布的當天,股市並未能完全釋放CPI跳水帶來的憂慮。

至於期貨市場,接近7成的主力合約在下跌,跌幅居前的是瀝青、鎳、玻璃、膠板等品種。

同一日,央行在貨幣市場上「袖手旁觀」,沒有發起新的逆回購,結果造成市場裡的資金連續第十一天減少。同時,人民幣匯率最近幾天也在貶值。這些,顯然都是為了迎接風雨交加的下週三、週四。


2015年以來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周K線圖,最近又重啟小幅貶值(網路圖片)

預計美國當地時間3月15日,即北京時間3月16日凌晨,美聯儲將有99%的機率宣布加息。美國3月9日天已經公布的「小非農」就業數據,是出人意料地好!

筆者的結論:

1、由於PPI和CPI目前存在巨大的剪刀差,所以中國經濟重回通縮可能性不大,但或將脫離通脹的黃金區間(2%到3%)。至於通脹壓力,則基本消除。

2、CPI低於黃金區間,讓央行很難快速收緊貨幣政策;由於美元加息和特朗普新政的壓力,暫時也看不到重新放鬆的可能。估計3到6月貨幣政策仍然偏緊,以適應美元的快速加息。

3、近期部分城市的樓市再度回暖,但從趨勢上看,2017年不支持上漲,未來還會有政策出臺。從兩會傳遞的信息看,官方更怕大跌。所以,樓市入冬仍然需要時間。

4、今年是投資難度極大的一年,股市、債市、期市和樓市,都能看到機會,但很難抓准。散戶虧錢的機率很大。

央行3月10日晚間公布的2月份的中國經濟核心金融的最新數據是:

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17萬億元人民幣,預期9500億。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15萬億元人民幣,預估1.45萬億。2月份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1.1%。

上述數據顯示,央行仍在輕踩剎車,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繼續下降,去年同期是13.3%,上月是11.3%。這對於樓市、股市來說,都屬於偏空的消息。但值得注意的是,M2和M1增速的剪刀差在連續幾個月縮小之後,又開始顯著加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劉曉博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