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逆差:拉響了什麼警報嗎?(圖)

【看中國2017年3月11日訊】新聞背景:中國海關總署3月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月份的進出口總值1.71萬億元,增長21.9%。其中,出口8263.2億元,增長4.2%;進口8866.8億元,增長44.7%,進口增速創2011年2月以來新高;貿易逆差603.6億元,時隔3年再現單月貿易逆差,而去年同期則是貿易順差1805億元(均為人民幣計價)。

去年談論過,2015-2016年的巨額貿易順差僅僅是衰退型順差:1,國際大宗價格快速下滑,而出口商品價格在產能過剩的壓力下也會受到壓制,但下跌緩慢或維持穩定,這放大了貿易順差;2,內需不振,2016年國內消費稅同比下降3.1%就是數字表現,這壓制了進口放大貿易順差。

但是,當國際大宗價格穩定或反彈、國內非必需品需求被擠壓之後僅剩下經濟和生活的必須需求,這種衰退型貿易順差就不會存在。

前2個月,中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18萬億元,增長20.5%,這個成績看上去還是很不錯的。一般貿易項下順差438.7億元,收窄85.4%,這反應的是未來的趨勢,也是衰退型貿易順差結束的標誌。

單看二月份進出口,出口同比增長4.2%,低於預期的14.6%。2月進口同比大增44.7%,高於預期的23.1%。出現了603.6億的貿易逆差。原因是什麼哪?主要是因為價格因素在發揮作用。


中國衰退型順差的結束,或許更能反映未來的趨勢(網路圖片)

前2個月,中國進口鐵礦石1.75億噸,增加12.6%;原油6578萬噸,增加12.5%;煤4261萬噸,增加48.5%。進口都有比較大幅度的增長,這與啟動財政刺激政策有關,是形成貿易逆差的原因之一。但逆差的形成因素中,價格因素佔據了主要地位:前兩個月,鐵礦石上漲80%,原油上漲60%,煤進口均價上漲1.1倍,這些漲價幅度主要體現在2月份,是造成貿易逆差的根源。但國際大宗價格顯然沒有如此大的變動幅度,之所以人民幣價格漲幅更大,還包含了人民幣去年貶值的因素在內。

由於衰退型順差逐漸結束,以美元計價,或許更能反映未來的趨勢。以美元計價,中國2月進口同比大增38.1%,但出口同比下滑1.3%,說明出口形勢依舊處於惡化的狀態,對人民幣匯率將形成長期的壓力。這種貶值的壓力與美元指數的漲跌完全無關。

綜合來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萎靡、一般貿易順差的收窄決定了未來若希望實現很大的貿易順差已經相當不易,這長期對人民幣匯率施壓(所以,本人到現在還是空頭)。短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進口增加和去年的人民幣貶值是形成二月逆差的決定性因素。

出口形勢依舊嚴峻,川普(特朗普)的政策將對出口持續施壓。歐盟若解體,各國必定採取貿易保護措施(本質是保護本國財政和債務),出口的局勢不會樂觀。但也不必擔心持續的貿易逆差,主要源於大國是集權型的經濟模式和相關因素:

其一,內需不足是常態。今日公布了神數據,2017年2月份,CPI同比上漲0.8%,比上個月下降了1.7個百分點;而PPI同比上漲7.8%,漲幅比上個月大幅擴大了0.9個百分點。雖然幾乎不敢相信通脹的數據,但CPI大幅回落依舊表明內需不足的情況在惡化,是去年消費稅下降3.1%的延續。分類看,食品價格同比漲幅為-4.3%,居功至偉;鮮菜、蛋類同比價格低至-26%、-14.9%;旅遊類價格環比-6.6%,同比漲幅下降了10.1個百分點。同比價格的大幅下跌,表明大眾的需求在快速萎縮,這是居民負債不斷上漲之後的必然結果。

2月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2%。

對於未來的判斷,筆者依舊認為是通脹,但有些行業的價格會依舊下跌,甚至導致企業的破產會蔓延到更廣泛的範圍(特別複雜):其一,食品行業。由於非食品價格穩定上升,PPI今年更可能在高位運行,這讓相關行業的成本上升。由於食品是必需品,需求是存在的,未來必定開啟漲勢。從短期來看,由於3-4月份翹尾因素仍在低位運行,預計後續兩個月的CPI同比仍將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5、6月份隨著翹尾因素的走高。此時,拉動通脹的主要因素很可能是食品。與食品相近的還包括醫療與部分服務價格。

從去年開始,筆者就在回覆網友留言的時候多次提到看好中醫中藥。由於進口能力受限(因國際收支平衡),也因為財政赤字的壓力不斷擴大(需要削減財政對醫保的支出),國家只能推動中醫中藥。最新的報導是,二十多萬西醫醫生需要轉行為中醫醫生,未來,這種趨勢將不斷延續,中醫特別是中藥行業值得長期看好,這一點毫無疑問。

其二,旅遊等非必需品行業則堅決看淡,包括賓館開房率等。內需減弱的局勢已經確立,這些行業將成為被居民優先削減的項目,寒冬將逐漸深入,不排除一些企業會破產。

其三,外匯平衡已經被打破,隨著貿易順差不斷縮窄,國家必須削減更多行業的進口,盡力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去年四季度,部分原料藥、紙張、酒類的價格上升,很可能與國家削減相關行業的進口有關。今年會削減更多行業的進口,會在哪些行業?這需要集思廣益。大家仔細考慮本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如果處於不重要的地位,進口很可能就被壓縮。

總之,未來的通脹是結構性通脹,拉動通脹的動力主要是:第一,財政刺激帶來的需求,這導致非食品價格和基礎原材料價格的上升;第二,生活必需品。

所以,雖然2月的貿易赤字很可能不會持續下去,但行政手段必定會通過壓縮進口保國際收支平衡,讓貿易赤字不具有可持續性,但必定會刺激通脹的上行。

本次一系列經濟數字的公布,讓人感覺政府是大贏家,因為大宗價格的上升,讓國企、財政得益,而居民需求的不振又壓制了通脹的數據,對於央行來說,很理想。可惜,需求不斷走弱之後,更多的投資會成為壞賬。

中國央行數據顯示,中國2月外匯儲備30051.24億美元,環比增69.2億美元。至於2月出現貿易逆差而外儲增長,原因很簡單,讓長子們多發點美元債,然後再打打土豪就可以做到了,輕而易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如松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