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天津爆炸:如果沒人記錄沒人傳播(組圖)

【看中國2017年2月13日訊】今天讓我很難過的是一份《認定工傷決定書》,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17年1月13日出具的。內容如下:

武漢長江全媒體的記者張建,因為在2015年8月前往採訪天津港爆炸事故,接觸爆震聲和化學氣體,經武漢職業病防治院診斷為職業性刺激性接觸性皮炎、職業性輕度化學性眼灼傷、職業性爆震聾(右耳全聾)。認定為工傷。


認定工傷決定書

他接觸的是余爆。查詢當時新聞,在8月12日發生大爆炸後,15日,事發地區再度起火,發生爆炸。在第二次爆炸之前,已經造成85人死亡,721人住院。

記得,事故當時,有一張消防員的圖片《世界上最帥的逆行》傳播非常廣。但,不為大家所知的是,還有一幫人,沖在了最前面。他們的苦處,也許是幾年後才在某種情況下意外被少部分人知道。他們就是記者。一個據說今天在中國很不受歡迎的群體。

我和大家講我的四位朋友:王一然、孫俊彬、原麗陽、劉老師:

天津爆炸事發之後僅僅4個小時,記者王一然就趕到了現場。無界因此成為最早在現場進行直播的媒體之一。王一然並不是負責突發新聞的記者,但她主動出發了。「去的越晚,掌握的一手信息就越不準確,走時很著急,生怕現場被清理掉。」王一然說。

這張圖片,是王一然蹲在醫院三個小時見到的第一個頭部被蒙住的消防員。當時醫院死活不確認消防員死亡:

無界新聞第二波到的是孫俊彬、原麗陽這對組合。他們帶了無人機。當時,我看到他們的航拍片子時,流下了眼淚。

靜態的照片,同樣是在樸實中充滿張力:

作品是最重要的,但最感人的是他們自己。

在回來後,孫俊彬講了幾個細節,現在我可以分享給大家了:

一天,有傳言稱現場馬上潑灑雙氧水做化學品稀釋,附近3公里範圍內人員全部撤離。為了求證這一點,孫俊彬和原麗陽帶著防護服,凌晨三點再次來到北海路,司機見他們好像在避開什麼人,害怕地說,不收你們錢,你們快走吧。兩人徒步進入,現場並沒有發現大規模噴灑場景,還是面積不大的明火。

消息被證偽了,但兩人被發現了,全身和包裡所有的東西被晾出來放在一張桌子上面,雙手放在桌子上接受搜查。

他們發現我包裡的臺灣通行證,他問我是臺灣人嗎,我說不是,這是大陸發的證。接著他又問,臺灣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我苦笑著回答,中國的。這樣子他態度似乎好了一點。

我們雙手撐在桌子上站了1個多小時,期間我偷偷吃了根火腿。

終於,處理案件的派出所民警到達現場,然後把他們「押」到臨海路派出所:「你們這不是添亂嗎?」

老實說,坐上警車之後,我就感覺安全了,像要回家一樣。

經過一番審查後,他們終於被放出來。

「押」我們到派出所的矮個子民警送我們出來打車。原來他是躍進路派出所的警長,姓陳。在駕駛室,他抽著煙開始跟我訴說這幾天的經歷。躍進路派出所距離核心現場約200米,是這次炸毀最嚴重的建築物之一。事故發生那天,他沒有輪到值班。晚上11點40多分,他接到派出所保安陳偉軒的電話,對方說自己被炸飛到一個集裝箱旁邊。老李連忙趕到現場,並且將其救出。他說,那時候我們才知道這不是簡單的起火。

陳偉軒有一條腿被炸斷。更加不幸的是,兩名值班帶隊進入火場的副所長至今失聯。躍進路派出所21名民警,現在剩下3個人能工作,其他受傷或者失聯。他跟其他兩名兄弟目前在臨海路派出所辦公,連警服都沒有。老陳說,這幾天只睡了幾個小時。

說著說著,老陳眼眶濕了。

當時,有很多同事先後趕到了現場,我這裡不想一一列出他們的姓名,就像是絕大多數記者都是新聞後的無名者一樣。也許,這才是最合適的吧。但我還是要說下第四個人,這並不是我的同事。劉老師來自某省一家報社。天津大爆炸時,他已經53歲。以下是他拍的照片,只有距離現場足夠近,才能拍到,他很勇敢:

在天津時,他每天發布整版報導。但是,他所在的單位有一個奇怪的稿費制度。他一方面每月至少獲評三個二等好稿(獎勵50分),並且原始分達到300分以上,才能完成考核任務。就他目前在天津的工作成果來說,他只拿到了三個二等好稿,總計獲獎150分,再加上不超過150分的版面評分。如此算來,他很難達到300分這一完成月度考核任務的條件。這意味著,這位玩命採訪的新聞老兵,接下來十天不能繼續出產作品的話,只能拿到兩千塊左右的月工資。這個細節當時呦呦鹿鳴曾經做過反應,後來據說情況有所調整,所以應該已經是過去時。

比工資更讓我驚詫的是他個人的現場照片,記者防護竟然如此薄弱:

這是一次危險化學品爆炸,現場有各種危險可能性,爆炸不斷發生,空氣中成分不明。在全副武裝的核生化部隊進入之前,記者的短袖、七分褲和極為勉強的口罩,將身體健康暴露在危險之中。一旦記者受到顯性、隱性傷害,誰來負責呢?

現在,問題終於在一年多後的張建身上爆發了。

記者是充滿新聞熱情的職業,但是,如果我們這個社會讓某一個群體僅僅靠熱情、靠奉獻來實現公眾知情權,那麼,這個社會一定是病了。

現在,各種傳播渠道都有了,微博、微信、網站、手機客戶端……只是,當一代又一代記者的激情燃盡,當來自現場的一手消息越來越少,我們在這些渠道上傳播什麼呢?泡沫,無盡的泡沫。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長城無人守望,我們將深陷黑暗》。今天,我想重複其中的一句話:如果沒有人記錄,沒有人挖掘,沒有人傳播,你的一切,也將像一陣微風,飄散不知所蹤,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呦呦鹿鳴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