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炒菜時多做一事,美味更營養!(組圖)


在炒菜時,通過一些小辦法我們就能規避癌症風險。

「煎、炒、炸」這幾種做菜方式被視為離癌症最近的烹調手法,但大多數中國人都是這樣的飲食方式呀,有人說,那就不吃吧。

其實這不但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一個幾千年的習慣怎麼可能一下子改變呢?把「癌從口入」理解為不吃東西,這本身就是錯誤的。其實,在炒菜時,通過一些小辦法我們就能規避癌症風險。家庭炒菜4大招:
 


麵糊可起到隔離作用,裹層麵糊再煎炸。

吃得美味不致癌面裹層麵糊再煎炸

炸丸子、炸魚、煎牛排等,煎炸這類食物時,肉類的蛋白質經過高溫可產生致癌物。

要想減少致癌物產生,可在原料外裹一層厚度適中的麵糊(可用澱粉、蛋清混合)再下油鍋煎炸。麵糊可起到隔離作用,不讓肉類直接在高溫的油里加熱,最大程度減少這兩種致癌物產生。


多放醋,在烹飪過程減少致癌因素。

多放醋

在烹飪過程減少致癌因素,還要盡量保存食物中的維生素C,達到這個一舉兩得的目的,應該怎麼做呢?

建議您在炒菜時,多加點醋,因為醋可避免蔬菜中維生素C丟失,而維生素C可阻斷亞硝基化合物(一種可導致消化道癌症的物質)的形成。另外,減少食物中維生素C丟失,最好別倒掉炒菜時的菜汁。
 


芡汁就像是一件「保護衣」,能更多地保留維生素C。

勾芡

做菜時,食材裡的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會損失到湯中。而芡汁就像是一件「保護衣」,能更多地保留維生素C。

通常勾芡要掌握好時間,應在菜餚九成熟時進行。過早會使芡汁發焦;過遲則使菜受熱時間長,容易失去脆嫩的口味。


蒜泥有很好的抗癌抗氧化作用。(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出鍋前拌蒜泥

蒜泥中的硫化物和大蒜素有很好的抗癌抗氧化作用,但是不耐高溫,所以出鍋前放才有效果。

做菜用油,3個錯最容易犯!

1、先倒油再開火

炒菜時,不要先倒油再開火、等油鍋冒煙才開始炒菜。油鍋冒煙時,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患癌症風險。此外,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了。

正確做法是: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這時就可以炒菜了,避免營養損失和產生致癌物。

2、長期只吃一種油

都說橄欖油極好,那就把家裡的油換成橄欖油,別的油不吃了!這種想法可千萬要不得。

橄欖油富含油酸,其作為一種單不飽和脂肪酸,性質穩定,不容易被氧化,有利於心臟及血管健康。但是,不同油品營養也不同,像橄欖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低,平常只吃這一種油可不行!

橄欖油應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以及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亞麻籽油換著吃。不能簡單認為只有橄欖油最好,其他油都不好也不用吃。

3、油上加油

食用油作為純能量食品,過量使用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家用烹調油最好每日限制在25~30克/人(即家用的湯匙3湯匙左右)即可,可以按家裡人數算一算,注意不要攝入過量。

像老爸老媽吃慣了幾十年的香油,用橄欖油拌菜後感覺味道不夠濃,又滴了香油。但這樣很可能使一天的用油量超標,拌菜只用一種油即可。

一張表教你看懂如何吃油

烹飪方式

推薦油品種類:燉煮菜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

種類注意事項:耐熱性差,不適合煎炸,以燉煮為主。

推薦油品種類:一般炒菜花生油、米糠油等。

種類注意事項:耐熱性較好,基本可用於任何烹調方式。

推薦油品種類:涼拌橄欖油、茶籽油、芝麻油、亞麻籽油等。

種類注意事項:可以用來炒菜,但它們特有的香味使其在涼拌時更美味。

推薦油品種類:棕櫚油、豬油、牛油、黃油等。

種類注意事項: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少吃。

挑選食用油的小竅門色澤:品質好的荳油為深黃色,一般的為淡黃色;菜籽油為黃中帶點綠或金黃色;花生油為淡黃色或淺橙色,棉籽油為淡黃色。氣味:用手指沾一點油,抹在手掌心,搓後聞其氣味,品質好的油,應視品種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應有其他的異味。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雜質少,質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經靜置24小時後,應該是清晰透明、不混濁、無沉澱、無懸浮物。

滋味:用筷子沾上一點油放入嘴裡,不應有苦澀、焦臭、酸敗的異味。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