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管控難奏效 中國人外逃資本有創意(圖)
比特幣成資金外逃新管道(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2月5日訊】《經濟週刊》注意到中國的資本外流,文章指出,儘管北京出臺諸多政策防堵資本外逃,但資金還是通過各種通道走出國門。中美一旦爆發貿易戰,誰將會是得利的漁翁?德國財經月刊《經理人雜誌》對此做出分析。
《經濟週刊》本週五(2月3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關注到大量中國富豪在海外的投資。作者先是引出了一名化名為瀋的年輕人:「有的時候,瀋會收到父親的特別簡訊,接到通知後他就啟程登機。有的時候是因為成了新的公司,也有時是因為開設了新帳戶,他得簽字。瀋說‘大多是去加勒比海的某個島上。’」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他的父親成了富翁,他對中國的崛起相當自豪,不過,這位中國富翁更願意把資產放在國外。
作者Lea Deuber接著寫道:「與他想法相似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這種發展給中國帶來了金融風險。自2015年年底,約有1.2萬億美元的資金流出中國,最近的數字是去年12月,約有410億美元資金流向海外。」
文章接著分析了大量資金外流的幾個原因:多年以來,嘗試通過投資移民的方式取得外國護照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加上,許多投資者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沒有太大把握。中國必須改革經濟,加強服務行業、去除過剩產能、給國企「瘦身」。這些都給投資環境帶來影響。
「此外,美國利率的上升也是資本流出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投資者來說,美國更有吸引力。這給人民幣帶來更大的壓力。2016年人民幣的貶值幅度為22年以來最高水平。因此,中國央行不得不多次干預外匯市場。」
中國雖然積累了大量外匯,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但今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下跌,降到5年最低。為了限制資金外流、穩定人民幣,北京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私人匯款到國外每年限額為5萬美元,100億美元的海外投資將被禁止,單筆海外投資額達500萬美元以上的須接受北京批准。另外,企業應只投資與公司核心業務相關的外企——2016年,許多中國公司都將錢投到了國外的房地產業。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題目為「資本外逃」(Kapital auf der Flucht)的文章接著寫道:「中國人很有創意。有知情人士透露了一個新方法:在中國買一架私人飛機,飛到國外,再把飛機賣掉。沒有飛行員證的選擇比特幣交易:他們用人民幣購買這種數字貨幣,再到國外的比特幣交易市場交易,賣出比特幣,換成其他貨幣。巨大的需求使得比特幣值在過去幾個月陡升。」
香港一名經濟學家Andy Xie接受《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北京政府出臺的種種限制政策並不足夠:「沒有一個措施能夠長期地制止資金外流。」因為政府沒有針對資金外流的根本原因「下藥」:「與美國的貿易戰可能會迫使中國今年也會大舉貶值貨幣。人民幣疲軟會惹惱華盛頓——但可能也再次刺激資本流出。」
誰是漁翁?
那麼,如果中美爆發貿易戰,誰將獲利呢?德國財經月刊《經理人雜誌》(manager magazin)在線版本週五發表的一篇評論對此做出分析。作者Wolfgang Hirn寫道:「如果他(川普(特朗普))繼續執行他的辦事列表,他馬上會對中國,這個最大最強的敵人下手。不再是停留在口頭層面,而是通過實際行動,動用懲罰性關稅等貿易壁壘。然後,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爭就此拉開帷幕。」
「與可憐的墨西哥人不同,中國知道反擊。他們不會笨拙地對美國產品提出懲罰性關稅。他們會用更巧妙的辦法,畢竟他們是設置官僚小門檻的箇中高手,對如何給外國企業下禁令和規定讓其痛苦不堪的技術掌握的爐火純青。畢竟都練了幾十年了。」
文章接著寫道,中國會戰略性地選擇能夠對美國傷的最深的企業「出擊」。舉幾個例子吧,蘋果或者耐克都可能「中槍」,他們既在中國生產也在那裡銷售。中國是蘋果繼美國之外最大的市場。中國也是耐克的重要市場。還有通用和福特公司。通用公司銷售的汽車,每三輛中就有一輛銷往中國。星巴克,或者是沃爾瑪也可能受到影響。
文章接著寫道,從規章規定上對美國公司發動襲擊,也必定有中國媒體大肆反美論調的伴隨,中國的消費者也會受到影響:「因為中國高層深知如何打出民族主義之牌。在過去幾年多次出現的反日情緒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日本國旗被燒,日本大使館門前出現示威人群,日本產品被下架:「這一情景將會再次出現——只是這次回針對美國,規模更大。當然,雙方都是這場貿易戰的敗者。但中國損失更大,因為,中國企業要更依賴美國市場。」
標題為「美中貿易戰,誰會得利」(Wem ein Handelskrieg zwischen USA und China nutzt)的文章隨後寫道,這場貿易戰中,歐洲人可能會成為大贏家,因為中國人可能會更傾向於在歐洲購物,而不再選擇美國。比如飛機:「目前為止最大的三家中國國有航空公司,國航、東航和南航向空客和波音下的大訂單數額幾乎相當,這樣做是為了不過於依靠一家廠商。不過,(中美貿易戰)或會讓空客受益。」
另外一些行業中,中國人可能也會改變他們的購物習慣:「阿迪達斯代替耐克,家樂福和麥德龍替代沃爾瑪,在汽車行業——要大眾不要通用。只有星巴克還沒有歐洲的替代品。中國人得暫時用本土產品——喝著茶,靜靜地等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