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相爭,港臺得利?(圖)
美國第45屆總統川普(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1月23日訊】川普(特朗普)入住白宮,臺灣和香港會成為他和中國角力的犧牲者嗎?中國自己還能一如既往地在全球化中受益嗎?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評論人李平文章《中美三大衝突 只會有局部烽煙》,指出中國近期出手干預人民幣匯率暴跌、減持美國國債、對銀行業降低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等措施,已預留了與美方談判和對抗的空間。而以中國一向對外邦讓利以求名的傳統,美國只要擺出無意阻撓中國成為全球化領袖、無意損害中國主權和尊嚴的姿態,大可以坐收其利。
李平認為,川普和新閣員在臺灣、南海問題上的強硬表態,引爆中國愛國者的怒火和人身攻擊自不在話下,但中共宣傳部門反而下令禁止攻擊川普的言論,表現了難得的克制,這也可視為中美不會爆發全面衝突的因素。由於未見川普在人權、自由、法治等普世價值問題上持強硬立場,中美未來的價值觀衝突少過經貿利益衝突。在這種格局下,香港反而無利可言,在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爭取真普選的道路上,難以得到堅定的支持。
臺灣應同美國主動合作?
臺灣《上報》發表文章《讓臺灣成為美國「不可或缺的戰略資產」》,作者韋行之認為,與其關注或擔心川普會否將臺灣當成交易的籌碼,蔡政府應該主動向川普政府提出合作的「政治行動方案」,讓臺灣成為美國「不可或缺的戰略資產」,同時化解民眾或輿論對上述爭辯的失焦與不安。
文章說,軍事安全方面,臺灣政府將盡速提出完整的國防戰略報告,將國防自主產業提升與經濟發展結合,同時提兩岸「不對稱性」軍事戰的「有效嚇阻」方䅁,精進自製戰機和潛艦能力,研發有效防阻共軍登陸作戰的武器系統,以及強化資訊網路作戰。在既有臺美軍事交流基礎上,臺灣可以在川普陣營揭示「以力量追求和平」的軍事主軸下,鞏固合作,也堅定向美方傳達「臺灣絕非搭便車者」的訊息。
香港會成為川普的談判籌碼嗎?
臺灣《風傳媒》發表文章《香港會成為中美角力場嗎》,作者鄺英豪指出,美國政界早就醞釀改變數十年來的對華合作政策,全方面抗衡和壓制中國崛起;川普上臺不過加速了這一個進程,而臺灣自然是美國制衡中國的重要槓桿。香港人需要思考的是,香港會否成為中美另一個角力場?
作者說,《美國香港政策法》代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香港的自治地位,並承諾持續監察香港狀況,對香港前途固然重要,北京也藉《政策法》下香港的特殊地位,繞過美國對中國施加的各種貿易管制(例如敏感科技產品的對華出口限制)。川普政府要在貿易問題上向中國施壓,會否威脅取消《政策法》、或者配合共和黨國會議員通過《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這些本少利大的動作,都足以令北京相當頭痛。
習近平吐露了中國的焦慮
臺灣《蘋果日報》發表文章《特朗普來了翻轉什麼》,作者陳明祺認為,英美彼此呼應,質疑全球化的民粹聲浪,挑戰了由精英主控的全球化進程。在這個節骨眼,習近平以全球化守護者的角色,在富人集聚的瑞士達沃斯粉墨登場。這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高調地警告貿易保護主義者,甚至推崇多邊主義,要求個別國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取捨或選擇」的規則來遵循。作者說,「這些話從一個不遵守國際法庭南海仲裁結果繼續武裝人造島礁,又不斷以武力挑戰鄰國海空主權的國家領導人口中說出來,無疑是一大諷刺。但習的講話中也吐露了中國的焦慮」。
作者說,中國雖然身為美國倡議並維持的全球秩序的最大受益者,卻不斷挑戰這個「美國治下的和平」的底線,強迫各國接受中國可不照規則的中國例外主義,而先進國家領袖們卻無力抗拒。現在川普的強硬姿態終於讓慣於在國際規則上打擦邊球的中國緊張起來,開始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但中國若不改其對內專制對外霸道,那這些也不過是空洞言語罷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