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陷入困境的中國經濟下一步突圍的方向

 2017-01-23 08: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7年1月23日訊】中國經濟已經歷了6年的下行期,從高速增長到經濟發展的新常態,2017年經濟走勢將如何?中國為什麼會經歷高位下行,下一步如何突圍?

1月18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周其仁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演講時表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包括全球金融危機收縮外需,「不差錢」腐蝕企業家精神。

此外,目前全球競爭呈現「三明治」態勢,發達國家有獨到性優勢,而印度、越南等國成本優勢更明顯,但中國成本優勢漸失,國內體製成本卻上升得太快,獨到性優勢缺失。

周其仁表示,中國經濟下一步突圍的兩個方向,是改革和創新。

體製成本重新舉頭向上

從2007年到2016年,中國經濟呈下行態勢,年增長率從14.2%下降為6.7%。這樣的高速下行,給企業和政府都帶來從未遇到過的挑戰。

周其仁表示,首先要看全球格局的變化,因為中國的高速增長是在開放中實現的。在全球化過程中,歐美等經濟體出現的變化是資本稀缺程度提高。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憑藉著龐大的勞動力與發達國家的技術、資本相結合,通過大量產品,製造出口賺了貿易順差。

同時中國等國家的平均收入增長速度高於發達國家,國內市場拓展吸引了更多的資本和技術投入,本國開始積累資本、技術和研發能力。

2008年,美國出現金融危機,全球化受到衝擊。對於依賴外向型經濟的中國來說衝擊很大。周其仁表示,從外部角度看,中國經濟高位下行的原因,首先就是金融危機導致全球外需收縮,外貿出口大幅下降;其次是國內成本出現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通過成本優勢參與全球競爭。對這裡的成本,周其仁表示,這更多指的是「制度成本」——整個經濟運行當中的制度性成本。

周其仁說,中國發展的真正秘密不是原來窮,而是通過一步一步地改革,中國把原來畸高無比的制度成本曲線大幅度降下來,先從封閉變成開放,再在開放當中允許組織創新,體制改革,解放生產力,發展民營經濟,通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打開世界市場,加上要素成本低廉,再加一個力量——學習曲線,成就了中國故事。

但新的問題是,成本曲線永遠在變動。周其仁解釋說,成本曲線降到最低點然後又上去了。任何變動邊際上就會遞減的,減到一定程度就起來了。

周其仁認為,國內體製成本重新在高速增長當中舉頭向上。他列舉了一系列數據,1995∼2012年,是中國最高速成長期間,名義GDP增長8.6倍,工資總額增長8.8倍,稅收增長16.7倍,政府收入增長18.8倍,社保繳納增長28.7倍,土地出讓金增長64倍。

下一步突圍:改革和創新

2017年,中國經濟要實現突圍,要如何走?

周其仁表示,要突圍,一條就是要堅韌不拔地推進改革。過去的經驗已經證明,體製成本降,經濟就會很好地發展;體製成本上升,整個國家民族就會被拖住。

對於目前改革的難度,周其仁表示,第一,過去都是危機推動改革,過不下去了才不得不改。如今即便經濟下行但還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危機沒有切膚之痛。第二,過去是開放促改革,如今是真到了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進行改革。而不是簡單地是借鑒發達國家。第三,所有改革都會引起利益的相對變化,有人受益,有人就會受損。現在很多領域的改革觸動的利益存量非常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