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英雄榜】大唐開國名將─蔣國公屈突通(組圖)
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歷史系列文章之十三


大唐的開國功臣們流芳百世,名垂青史。(繪圖:看中國)

屈突通,其祖先是昌黎徒何人,後來徙居雍州長安,在隋朝時任職為虎賁郎將。他歷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不僅戰功顯赫,而且又能直言相諫,因此深受隋朝兩代君王信任。楊廣南巡江都之際,他被委任為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

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此後他參與了唐朝的歷次重大軍事行動,追隨秦王李世民擊敗薛仁杲,以不取任河戰利品而受到唐高祖李淵的嘉獎,尤其擊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

此後屈突通因功高被朝廷委派鎮守洛陽,數年後調回長安,在玄武門事件中他選擇支持屢建奇勛的秦王李世民,推動大唐進入昌盛的貞觀時代。他一生剛毅忠勇,身經百戰,在晚年歸順明主,竭盡全力輔助大唐。貞觀二年病故,贈官尚書左僕射,謚號為忠。後來有詔得以配饗太宗廟廷。

忠言直諫救出一千五百人 精兵夜襲俘虜賊軍數萬兵

隋開皇十七年,屈突通被拜為親衛大都督。隋文帝命他審察隴西牧群記錄,竟然查出兩萬多匹隱藏的馬。隋文帝楊堅為此大怒,下令處斬太僕卿慕容悉迭和監牧官一千五百人。


大唐開國名將──蔣國公屈突通。(網路圖片)

屈突通聞聽這個消息之後對隋文帝說:「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陛下憑一顆最仁慈的心來治理天下,如兒子般對待群臣,又怎會容忍因牲畜一天所生殖的數量來殺死一千五百人呢?我很猖狂,願意以死來請求(免除眾人的死罪)。」文帝當即醒悟,回答他說:「朕不明事理,才到了這一地步。感謝你的這種心意,良苦用心。現在就聽從你的請求,來表彰你的直言相諫。」隨即下令讓那1500人最終被免除死刑。(注1)從此以後,屈突通逐漸被朝廷所信任,提撥為右武侯車騎將軍。當時他的弟弟屈突蓋任長安縣令,兄弟倆皆以執法嚴明、鐵面無私而聞名。

屈突通秉公執法,為人正直,即使是自己的親屬觸犯法律,他也不會包庇縱容任何人。隋煬帝即位時,派他持詔徵召漢王楊諒。從前,文帝與楊諒約定,若用璽書召還,驗視敕字帝加一點,又與玉麟符合,則就征返回。到這時,發詔書而無驗證,楊諒覺察情況有變,盤問屈突通,屈突通回答無所屈服,最終得以返歸長安。(注2)

隋大業年間,屈突通與宇文述一道共破楊玄感,因軍功遷任左驍衛將軍。秦隴一帶盜賊起事之後,他又被授職為關內討捕大使。當時秦、隴兩地叛亂紛起,安定人劉迦論造反,率眾十餘萬佔據雕陰。屈突通調集關中兵攻打,駐紮在安定,一開始並不與敵交戰,軍中都以為屈突通膽怯。屈突通佯言要撤兵,卻又派兵偷偷潛入上郡。劉迦論並未察覺這個情況,率兵向南進犯,屈突通等他們毫無防備,便挑選精兵連夜突襲他們。賊兵大敗,屈突通俘虜了敵兵數萬人勝利而歸。(注3)

效忠大隋堅守河東 兵敗力竭終歸大唐

此後隋朝天下大亂,盜賊叢生,兵無鬥志,諸將往往覆軍敗亡。屈突通所向必定持重而行,雖不大勝,也未戰敗過。隋煬帝南巡江都之時,派他鎮守長安。

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隋代王楊侗派遣屈突通防守河東,協同宋老生一同抵禦唐軍。唐高祖數戰不克,留兵圍城,於是渡過黃河,攻破其部將桑顯和於飲馬泉。

屈突通大懼,便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防守河東,打算從武關前往藍田以援救長安。到潼關時,受到劉文靜兵馬阻攔,雙方相持一月有餘。(注4)屈突通命令桑顯和夜襲劉文靜,天明大戰,顯和縱兵連破兩座營壘,僅剩劉文靜一座營壘獨存,且兵馬數次入壘,短兵相接,劉文靜又被流矢所傷,唐軍即將敗亡,但桑顯和因軍士疲憊,傳令做飯會食,劉文靜因而趁機分兵以充實另外兩座營壘。時逢遊軍數百騎自南山返還,襲擊其背後,三座營壘之兵大聲呼叫,奮力出擊,桑顯和兵馬潰敗而逃,盡數虜獲其眾。

屈突通勢急,有人勸他歸降,他說:「我受國家厚恩,歷事二帝,怎可逃難?只能以死報答了!」常撫摸自己的脖子說:「看來只好為國家受人一刀了!」他訓勉士卒必定流淚感嘆,所以雖處窮途末路,而部下仍然受他影響而不叛離。(注5)這位力戰不屈的大將給李淵留下深刻印象,入京後唐高祖派他的家僮往召勸降,他立即下令斬決家僮。不久得知京師平定,家屬全都陷沒,便留桑顯和鎮守潼關,率領兵馬前往洛陽。既行之後,桑顯和就前來歸降了唐朝。(注6)

劉文靜派遣竇琮、段志玄率精騎追擊,在稠桑相遇,屈突通結陣抵禦。竇琮放其子屈突壽往諭使降,屈突通視死如歸,見愛子而悲憤大呼:「昔日為父子,今日為仇敵。」命軍士放箭射殺。桑顯和大呼其眾說:「京師已經陷沒,各位家屬都在關西,為何要往東行呢?」部下全都放下兵器不戰。屈突通知道逃脫不了,便下馬朝東南方向叩頭兩次,並哭著說:「臣力盡兵敗,對得起陛下。」(注7)於是被擒獲之後並送往長安。

唐高祖李淵寬慰他說:「怎麼相見得這麼晚?」他哭著說:「屈突通不能殉人臣之節,故至此地步,成為本朝的羞辱。」高祖說:「真是忠臣啊!」當即放了他,並授職他為兵部尚書,封為蔣國公,擔任秦王行軍元帥長史。

開國平亂猛虎下山 身先士卒破敵功高

唐武德元年八月,屈突通作為行軍元帥長史,隨秦王李世民兵征薛仁杲。大軍得勝後,當時繳獲的珍寶器物堆積如山,諸將都爭先恐後拿取其物,惟有屈突通一無所取。唐高祖聞知之後說:「清正以奉國,真是名不虛傳。」特別賜予金銀六百兩、緞一千匹,以示嘉獎。(注8)

不久屈突通被任命為陝東道左僕射,隨同李世民征討王世充。當時屈突通有兩個兒子在洛陽,唐高祖說:「現在想把東征之事交付給你,但是你的兩個兒子怎麼辦?」屈突通說:「臣已老了,本不能承擔重任。但從前陛下釋放俘虜,加以恩禮,使臣再生,當時口與心都發誓,要以身許國。今日之行,願為先驅,兩兒如果遇害,本是其命如此,我不會以私情妨礙公義。」唐高祖李淵感嘆道:「守義之士,竟至如此!」(注9)

等到大軍圍攻洛陽時,竇建德援兵將至,李世民分撥部下的一半將兵交付屈突通,命他與齊王李元吉一道圍攻洛陽。唐武德三年九月,秦王李世民輕騎簡從,只帶尉遲敬德等數人巡視戰地,登魏宣武帝陵之時,遭遇王世充與單雄信率領的萬名大軍突襲。尉遲敬德在危急時刻擊退刺殺李世民的單雄信;另一邊,屈突通在大營中聞訊,率領援軍疾馳救駕,勇猛殺敵,大破敵軍。此戰唐軍生擒敵將陳智略,斬首千餘級,俘敵兵六千,王世充僅以身免。尉遲敬德救主於前,屈突通破敵在後,兩位大將併肩作戰,默契如兄弟,大破敵軍。

唐武德四年二月,李世民移軍洛陽西北的青城宮,營壘未就,王世充又率兩萬兵出洛陽方諸門,意圖憑天然地利,依托谷水抗擊唐軍。情勢危急,唐將皆懼,李世民卻臨危不亂,獨登帝陵觀察敵情,見世充悉眾而出,遂生妙計。他派勇猛的武將屈突通領步卒五千渡谷水迎擊,若交戰便縱煙傳訊。屈突通一馬當先領命而去,遇大軍而不懼,殊死迎戰。秦王待烽煙升起,亦引騎入陣,身先士卒,賊眾披靡。自清晨至晌午,兩軍激戰半日,王世充兵開始退卻。李世民繼而乘勝追擊,兵臨城下,俘斬敵軍七千人。王世充與李世民會戰,敗多勝寡,最終在武牢關潰敗,於四年五月率其殘部向唐軍投降。

平定王世充之後,屈突通因為力戰功高,不久就被任命為陝東大行臺右僕射,鎮守東都。幾年後之後又被朝廷招還任刑部尚書。他自認為不熟悉法律條文,一再推辭朝廷的任命,於是改任工部尚書。在李建成發動玄武門之變後,重任檢校行臺僕射,馳赴洛陽鎮守。貞觀初年,行臺撤銷,任職洛州都督,晉爵左光祿大夫。貞觀二年去世,時年七十二歲,贈官尚書左僕射,謚號為忠。後來下詔配饗太宗廟廷。唐高宗永徽年間,再贈司空官爵。(注10)

 

注1.《新唐書卷八十九列傳第十四》: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復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豈容以畜產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進頓首曰:「臣願身就戮,以延眾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當免悉達等,旌爾善言。」遂皆以減論。

注2.《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九》:及文帝崩,煬帝遣通以詔征漢王諒。先是,文帝與諒有密約曰:「若璽書召汝,於敕字之傍別加一點,又與玉麟符合者,當就征。」及發書無驗,諒覺變,詰通,通佔對無所屈,竟得歸長安。

注3.《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九》:通發關中兵擊之,師臨安定,初不與戰,軍中以通為怯,通乃揚聲旋師而潛入上郡。迦論不之覺,遂進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諸城邑。通候其無備,簡精甲夜襲之,賊眾大潰,斬迦論並首級萬餘,於上郡南山筑為京觀,虜男女數萬口而還。

注4.《新唐書卷八十九列傳第十四》: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東,戰久不下,高祖留兵圍之,遂濟河,破其將桑顯和於飲馬泉。通大懼,乃留鷹揚郎將堯君素守蒲,將自武關趨藍田以援長安。至潼關,阻劉文靜兵不得進,相持月餘。

注5.《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九》:通泣曰:「吾蒙國重恩,歷事兩主,受人厚祿,安可逃難?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頸曰:「要當為國家受人一刀耳!」勞勉將士,未嘗不流涕,人亦以此懷之。

注6.《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九》:高祖遣其家僮召之,通遽命斬之。通聞京師平,家屬盡沒,乃留顯和鎮潼關,率兵東下,將趨洛陽。通適進路,而顯和降於劉文靜。

注7.《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九》:通大呼曰:「昔與汝為父子,今與汝為仇仇。」命左右射之。顯和呼其眾曰:「京師陷矣,汝並關西人,欲何所去?」眾皆釋仗。通知不免,乃下馬東南向再拜號哭,曰:「臣力屈兵敗,不負陛下,天地神祇,實所鑒察。」

注8.《新唐書卷八十九列傳第十四》:從平薛仁杲,時賊珍用山積,諸將爭得之,通獨無所取。帝聞,曰:「清以奉國,名定不虛。」特賚金銀六百兩、彩千段。

注9.《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九》:高祖謂通曰:「東征之事,今以相屬,其如兩子何?」通對曰:「臣以老朽,誠不足以當重任。但自惟疇昔,執就軍門,至尊釋其縲囚,加之恩禮,既不能死,實荷再生。當此之時,心口相誓,暗以身命奉許國家久矣。今此行臣願先驅,兩兒若死,自是其命,終不以私害義。」高祖嘆息曰:「徇義之夫,一至於此!」

注10.《新唐書卷八十九列傳第十四》:卒,年七十二,贈尚書左僕射,謚曰忠。後詔配饗太宗廟廷。永徽中,贈司空。

 

主要參考文獻:

劉昫等,《舊唐書》,後晉

吳兢,《貞觀政要》,唐

歐陽脩等,《新唐書》,宋

司馬光等編,《資治通鑒》,宋

董誥等編,《全唐文》,清

王壽男,《隋唐史》,現代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本文留言

作者雲中君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