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是常見的休閒活動。(圖片來源:Pixabay)
人人幾乎都知道風箏,也看過風箏。可是,你知道嗎?北京的傳統風箏又分成四大門派?中國傳統風箏有四大門派,分別是濰坊風箏、北京風箏、天津風箏、四川風箏。
北京風箏原有「四大門派」,即「哈氏」、「馬氏」、「曹氏」和「金氏」,如今只有「哈氏」和「曹氏」傳了下來。為能讓風箏藝術流傳下去,這兩派風箏的掌門人都表示,願意將祖傳手藝傳給真正喜歡風箏藝術的人,不再拘泥於只傳子女。因為,非物質遺產的傳承才是最重要的嘛!
哈氏風箏
哈氏風箏起源於清末,四代相傳,至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歷史。「風箏哈」其創始人為哈國良,回族人,原本是清末北京的一名泥瓦匠,因冬天活少,常有閒暇,又住在當時北京有名的文化街琉璃廠,受到周圍文化氣氛的薰陶,耳濡目染,便鑽研起風箏製作來。先是買來風箏細細揣摩,繼而自己學著紮。由於心靈手巧,他製作的風箏小巧玲瓏,別有風韻,博得世人贊許,來購買者甚多,於是索性改行開了一家「哈記風箏鋪」。他創制的「南城瘦沙燕」獨具特色,且使哈家風箏一舉成名。
曹氏風箏
「曹氏風箏」創始人是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他在《南鷂北鳶考工志》中詳細介紹了四十三種不同風箏造型,包括起放原理、紮糊技法、繪畫要領等方面的訣竅,即「紮、糊、繪、放」四大工藝。經不斷整理發掘,目前北京李家墳村曹氏風箏工藝坊,已成功復原了古籍記載中的十四種風箏造型技法,並在著手研究第十五種。
北京風箏的七種藝術造型
沙燕
又名京燕,是北京創制出來的。它又分胖、瘦沙燕和雛燕三種。
硬翅
又叫「米」字,因骨架結構似「米」字而得名。一般做成孫悟空、鍾馗或者花籃。
軟翅
大多是立體仿形的。如蜓蜒、鳳凰、鷹、蝴蝶、螃蟹、孔雀等。
對燕
又叫擔子,一根竹擔起兩隻風箏。一般做的是燕子、蝴蝶、鴿子,放飛起來,雙雙追逐,初期如生。
拍子
分軟、硬拍子,很像塊平板。做成八角、菱形或者瓢蟲形象。這類風箏必須拖個長長的尾巴或穗子,其它幾類風箏則不須帶尾。
串兒
蜈蚣或龍形風箏。
筒兒
宮燈、水桶形狀的風箏。
風箏有很多種類型,例如串兒、筒兒。(圖片來源:Pixabay)
雖然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風箏是受忌諱的,人們只在春天放風箏,以求把晦氣完全放走,所以一般過了清明節就沒人放了。過去誰家院子掉進風箏,要立刻撕掉,用意是把不吉利的兆頭給破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這種忌諱就不存在了。現在,天空中飛翔的風箏也成了春天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責任編輯: 清淨有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