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月14日訊】最近一段時間,霧霾再次成為中國最熱門的政治話題。原因之一,就是今冬以來,北京乃至整個華北地區霧霾肆虐的程度前所未有,不僅殃及大片國土,而且大大超出所有人的預期。更重要的是,無論是環保專家還是普通百姓,普遍形成了這樣的判斷,霧霾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得到解決。由此提出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這樣一個重大的人為環境災難將對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有外國人認為,中國人將一如既往,好死不如賴活著,不管情況有多麼糟糕,都會繼續忍耐下去。換句話說,霧霾帶來的政治代價將不會超過北京當局能夠承受的限度。
我很難接受這個判斷,事實是,霧霾的災難性後果遠遠超過了中共當時的預期。當時,中共領導人顯然低估了PM 2.5的危害性,半開玩笑地拿PM 2.5與PM250相提並論,號召人們淡定面對。我相信,今天已經沒有任何政治領導人敢開這樣不合時宜的玩笑了,因為PM250的危害根本不能與PM2.5相比,已是今日中國的常識。且不說數億成年人的生命將因霧霾而提前結束,那些在霧霾下成長的新生代,也將因霧霾的傷害而付出難以計算的人生代價。
更重要的是,霧霾對身心健康的傷害不僅集中在北京為首的政治中心,而且難以向底層社會和農村轉嫁。這一人為環境災難長期化的前景,不禁使我想起了1986年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事件。毫無疑問,30年前這個史無前例的核輻射災難對於促成前蘇聯人民徹底變革的共識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我相信今日北京和大片國土的霧霾也在產生類似的效應。
作為首都的北京,常年籠罩在霧霾之中,這一點已經,並且將繼續給中國的政治生活帶來揮之不去的陰影。每一次橙色和紅色預警,都不可避免地提醒人們,這個霧霾之災與政治制度之間有難以割斷的聯繫。只要北京的霧霾不除,這種不滿就不可能不指向最高當局。霧霾還帶來了精英階層遷徙和移民的持續壓力,這也不可能不導致重大的政治和經濟後果。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有人認為霧霾將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其實,霧霾之災的真正長遠效應,不僅在於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速,而尤其在於影響中國經濟的方向。北京當局應該認識到,為了徹底解決霧霾問題,不僅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需要投入巨大的資源。這意味著習近平把中國經濟轉向加強與美國軍備競賽的方向將遇到更大的阻力。這其實也是切爾諾貝利效應的一個重要方面。
當然,切爾諾貝利效應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動員起很多人,包括許多本來政治冷淡的民眾支持政治變革。就危害涉及的人口規模和國土範圍來說,中國霧霾之災比之於切爾諾貝利的核輻射災難有過之而無不及。核輻射災害與霧霾災害的共同點,在於其持續時間長,並影響到後代的成長,從而能夠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應。霧霾之災的特點,就是其更加難以控制的瀰散性,能夠傷害到所有職業和所有階層。富人雖然可以移民,或給自己配備更多的防護設施,但這反而會引起社會更強烈的不滿。
切爾諾貝利核輻射災難,極大地減弱了前蘇聯與美國進行軍事對抗的意願,加強了前蘇聯精英和民眾進行政治變革的決心。我相信,北京和中國大片地區的霧霾之災,也正在產生類似的效應。面對這一不可改變的趨勢,我認為北京當局需要重新思考戈爾巴喬夫的教訓。中國的霧霾之災,完全有機會不至發展到今天這麼嚴重。戈爾巴喬夫不是沒有教訓可以總結,但正因為北京當局從蘇東之變中總結了錯誤的教訓,才釀成了今天霧霾之災難以擺脫的困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