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少吃多滋味」的人生大義(圖)

 2016-12-10 2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學習山的品格。(網路圖片)

老人們常說「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這也是一句諺語。所謂「三分醉七分飽」,飲食有度,是健康長壽的養生之道。暴飲暴食、恣意滿足口腹之欲,都是傷身之劍。

有趣的是,在實驗室研究中,科學家發現節食可以使動物延長它們生命的一半或更多。《自然》週刊曾報導,從動物實驗看,把正常進食量減少50%到70%才能達到延長壽命的效果。安德魯.迪林教授表示,其實控制進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減量太大將導致飢餓,反而會縮短生命」,但吃的太多,「將導致過度肥胖,也會縮短壽命」。當然,在動物身上的發現不能簡單類推到人身上,他說:「研究方向越接近人類,事情就越複雜。」

飲食之義大哉,然而也可推及人生之大義。林則徐說:「壁立千仞,無慾則剛。」人無私慾,則能守正不阿。意指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為它沒有世俗的慾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沒有世俗的慾望,才能達到堅強剛正的境界。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貧困,一邊教兒子讀書一邊耕作,僅僅可以維持衣食溫飽。他每天下午,還焚香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麼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裡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什麼?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曰,「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名聲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更為貴重?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有害?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相反,如果慾壑難填,則可能給自己帶來災禍。

春秋時代的羊舌鮒,姬姓,羊舌氏,字叔魚。叔魚是晉國貴族,晉武公的後代,雖然才能出眾,卻又貪得無厭。有一次,司法官到楚國去了,大夫韓宣子命叔魚代理司馬。邢侯與雍子為了領地的疆界打官司,雍子知道錯在自己,為了要贏,竟把自己的親生女兒獻給叔魚,作為賄賂。叔魚收了雍子所贈送的女兒,便判雍子無罪。邢侯知道後非常憤怒,在法庭上拔劍把雍子與叔魚都殺了。因為三人都是貴族,韓宣子不知如何論罪,命叔魚的異母兄弟羊舌譽(叔向)論斷三人之罪。叔向說:「叔魚貪污,把司法賣了,雍子用女兒賄賂法官,邢侯不是法官卻干法官的事,三人都該判死刑。」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曰,「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治理天下合乎「道」,戰馬退還到田間給農夫用來耕種;治理天下不合乎「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在戰場的郊外生下馬駒。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經濟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原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消費一種物品的數量越多,即某種刺激的反覆,使人生理上的滿足或心理上的反應減少,從而滿足程度減少。我們在消費同一種物品,例如連續吃巧克力時都會有這種感覺。

美國總統羅斯福連任三屆後,曾有記者問他有何感想,總統一言不發,只是拿出一塊三明治麵包讓記者吃,這位記者不明白總統的用意,又不便問,只好吃了。接著總統拿出第二塊,記者還是勉強吃了。緊接著總統拿出第三塊,記者為了不撐破肚皮,趕緊婉言謝絕。這時羅斯福總統微微一笑:「現在你知道我連任三屆總統的滋味了吧。」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