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智商不同, 但是可以被訓練,被開發的。(網路圖片)
雖然說我們養孩子,最重要是是希望他健康、快樂、人品佳,但如果可以,為什麼不能夠錦上添花?而且我們最核心的期待跟開發孩子的智力並不矛盾啊?
人和人智商不同,最大的區別是思維能力的不同,然後再加上記憶力和理解力的差異。而這些統統都是可以被訓練,被開發的。
1、音樂熏陶
我們上心理學課程的時候,老師就說過,有一項研究表明,學鋼琴能讓孩子更聰明。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手是在大腦的指揮下而動作的,手指的靈活度確實跟大腦相關聯,而學鋼琴的過程中,無疑增加了手指的靈活度。
漢斯.昆特.巴斯蒂安博士提出——「音樂使人聰敏」。中外一些相關理論研究與實驗證明音樂能促進人的智力發展,比如全球最負盛名的科學雜誌《自然》裡就曾報導過一項很著名的「莫扎特音樂實驗」。實驗表明:莫扎特的音樂使聽者的兩個腦半球同時處於活躍狀態。
其實很多實驗表明,音樂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創造性能力,還能使精神專注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學習成績也得到了提高。
更何況它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審美能力。為什麼不讓孩子多聽聽呢?
2、早餐要吃好
三歲前是孩子腦發育的黃金期,而小孩的腦部發育需要許多營養物質,比如葡萄糖、鐵、維他命A、B、鋅、葉酸(維生素B)。吃早餐的孩子記憶力好,注意力集中程度也較高。
早餐最好能科學搭配,營養全面,而不是簡單的餅乾和小麵包之類的對付一下,中午再給好好吃。
3、適當打打電子遊戲
電子遊戲有助於改善多種技能。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份研究顯示,電子遊戲能夠改善手眼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推理能力、圖像識別能力、判斷能力、假設檢驗能力、資源管理能力、快速思考和反應的能力、記憶力、空間感知能力和決策能力。
很多益智小遊戲,我覺得設計的就很不錯。與其整天嚴防死守孩子玩手機,倒不如引導他如何玩手機對自己最有益。
4、限制孩子看電視時間
這一點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到,看電視的壞處,就是會阻礙人的創造力和思維力的發展,接受的都是現成的信息,不需要經過我們思考和合成。
而且長時間的看電視,大腦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所以不鼓勵孩子無限制地看電視。
5、必須讓孩子自由玩耍
這一點看似很簡單,但很多孩子卻難以自由。有一次我帶孩子去城市運動公園玩沙子,有個奶奶非得在旁邊教娃應該怎麼玩?結果孩子被老人限制的手足無措,帶著很厭煩的情緒在那裡應付式地玩。
我們身邊教孩子應該怎麼畫畫,怎樣搭積木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孩子玩耍的過程,就是思維能力發展的過程,我們最好不要去打擾。玩遊戲不是考試,非得有ABCD的正確答案,不要用我們已經僵化的思維,去打擾孩子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的自由馳騁。
6、二十分鐘的體育鍛練
瑞典一項基於100萬18週歲人群的研究顯示,健康和一個人的智商息息相關。人們現在還不清楚體育鍛練是怎樣影響大腦發育的,但是研究顯示,如果9至10歲在接受測驗前進行過20分鐘的體育鍛練,測驗分數有顯著提高。
這個調查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看見的一篇文章,說是美國的教育特別注重孩子的體育鍛練,全民體育的精神隨處可見。
是啊,沒有健康的身體,且不說思維能不能活躍,起碼你智商再高,精力也會有限吧!
7、和孩子一起閱讀
經常閱讀的孩子的寫作和算術能力比其他孩子發展得要早。這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書不但能指引我們看到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曾涉足到的世界,還能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汲取很多知識。
而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會對這些知識進行整合,這就需要思維的參與,無疑會鍛練我們的思維能力。
8、讓孩子早點睡覺
總部設在加州的斯坦福研究院的研究顯示,作息時間規律的小孩在語言、數學和閱讀等方面表現得比其他孩子要好。
學齡前的兒童至少應該保證11個小時的睡眠,12歲的小孩也應該至少保證10個小時的睡眠。
9、鼓勵孩子多嘗試,不要只注重結果
養孩子最忌諱的就是功利心太重。我們為人父母者,不能只盯著結果,而忽視了孩子付出的努力。
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們獲得成功時才給與鼓勵的話,孩子們會認為這是一種固定的模式,任何錯誤或者失敗都會打擊到他們的自信心。
被父母鼓勵多嘗試的孩子更多地注重學習,也不怕挑戰和失敗,他們會一次次的嘗試。
10、學習一門外語
會說兩門語言的孩子在壓力環境下更能集中精神,對於相關信息的專注度也更高。
除此之外,學習一門外語,還能為孩子看世界多打開一扇窗戶,只要孩子喜歡,我們可以引導他去學習。
教育孩子,除了大方向的把握之外,考驗的就是細節是否做到位,平時多注意小細節,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規律,很少會出現大問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