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1929大蕭條之規模和發生前兆(圖)
【看中國2016年11月3日訊】上週沒啥大新聞,只發生一事:10月28日,所有香江保險公司暫停重疾、意外及旅行之外的其他保險的銀聯刷卡服務。看看下面這兩條新聞:
1、銀聯國際28日發布公告,為進一步規範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銀聯國際發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重申相關監管要求及業務規則,保證境內銀聯卡在境外的合規使用。根據相關監管要求及業務規則,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其他保險項目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這一指引還要求,嚴格落實外匯政策規定的境外保險類商戶單筆交易不超過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幣的消費金額限制;強化境外收單機構對保險類商戶管理,包括準確設置商戶類別碼、加強商戶培訓及異常交易監控、強化商戶檢查等。
該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區試行,適用於境外保險類商戶在POS終端、網際網路、移動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內銀聯卡的情況。銀聯國際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在監管政策框架內提供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銀聯卡支付服務。
2、10月29日,銀聯再發聲明稱:嚴格落實境外保險單筆交易不超5000美元限制,只允許內地客戶在經常項目保險上使用銀聯卡支付,其他保險項目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網在收緊,大魚們跑路的又一道大門關上了。在這之前,雖然銀聯刷卡額度做了限制,但次數是不受限制的。所以很多大魚們利用這個漏洞,用POS不斷刷卡買大額保險。香江保險公司諸如友邦保誠安盛之類的大樓裡客戶中心排了一排POS,專門有人不斷刷卡,場景非常壯觀。如今觀之,此風景將盛筵難再。幸好針對普通人的大病意外保險還可以繼續買。當然,這類保險大都年付5000元以下。所以這明顯是放了我等小魚小蝦一條生路,免得我等因病返貧,需要老爺操心來精準扶貧。所以各位趕緊叩謝天恩浩蕩吧。
最近總有人問,要是某地經濟崩了怎麼辦?對這個話題,筆者不好細講,想來想去,只好換個角度講。財迷這次給大家講一講歷史上最經典的災難:「萬惡米帝」1929年出現的大蕭條。
在1920年代,直到蕭條來臨前最後一刻,誰都未曾想過會出現大蕭條。那個時代的美國,剛剛經歷了柯立芝繁榮,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一。美國人民正「緊密團結」在以胡佛為核心的共和黨人周圍,為了實現美利堅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小市民生活幸福安康,無憂無慮,土豪們則夜夜笙歌,紙醉金迷。一切都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充滿了美好和希冀。具體在文豪菲茨傑拉爾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有充分描述。後人利用現代聲光技術將其拍成電影,下有視頻,大家可以自行體會其中立意。
然而,87年前的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來了。紐約股票市場價格在一天之內下跌12.8%。在接下來一個月,美國股市市值縮水150億美元。到1929年末,股市縮水了400億美元。據粗略估算,1920年代,一美元代表的黃金等於今天63.45~67.63美元所能買到的黃金。若以白銀來推算,可以得出一樣的結論,只是要考慮到黃金兌白銀的比率由1:15提高了4倍,變為了1:62。按這個價格,40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2.52萬億美元,相當於17.14萬億人民幣。2015年,神州居民平均年收入為21966元人民幣。17萬億相當於7.8神州人年收入之總和。請記住,這是均值,這7.8億人中有土豪也有群氓,群氓固然會有損失,土豪也有可能損失更多。即使金山銀山瞬間崩塌尚有殘渣,然短短旬月,相當於如今17萬億人民幣之財富憑空蒸發,竟了無痕跡。同時銀行出現了擠兌,實業也陷入惡性循環,這一衰退持續了好幾年。
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美國一家銀行出現的客戶擠兌提現的場景(網路圖片)
面對蕭條,美國社會層面顯然出現了波動,包括了社會抗議的浪潮和政黨輪替。但這些不是看官所關心,這裡按下不表。財迷以為,我們普通人最關心的顯然是:美國小市民隨後的生活怎麼樣了?
顯然不妙。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傳導,最先倒霉的是建築業。1930-1932年,美國用於新建築的投入降了60%,接近建築業死亡線,建築設計師們1933年的業務量不足他們在1928年業務量的1/7。大量建築業從業人員失業,跳樓燒炭者屢見不鮮。
與之相關的是,由於之前的城市化,把大量的農民伯伯鄉下妹被半騙半逼地送進了城市。農民伯伯由於教育程度較低,只能在建築業或者流水線上幹一些粗體力活。「撐船便撐船、舂米便舂米、搬磚便搬磚」。然而,由於經濟突然蕭條,農民伯伯們變得衣食無著,無家可歸。而與農民伯伯一塊進城的鄉下妹,本來懷著一顆文藝女青年的心,城市文藝女青年沒當成,反倒被迫投身西莞做了三產……具體可參見另一個文豪德萊塞的《嘉莉妹妹》。
一戰結束後暢銷於美國家庭之新奇物品,諸如電烤爐、攪蛋器、烤架、烘餅烤模、洗衣機、電爐、縫紉機、自行車之類,銷售突然發生下跌。大蘋果紐約市在經濟危機結束後的一年間就電話爆減4萬部。銷售端感到寒意滲人,整個實體經濟也立馬虎軀一震。由於產品賣不出去,到1932年,鋼鐵工業下降了近80%,汽車工業下降了95%,至少13萬家企業倒閉,佔全國勞工總數1/4的人口失業與之相關的是,由於很多工廠關門,一些技術類的職位,比如工程師,也遭到了裁撤,大量往日技術精湛自命不凡的工程師下崗。由於感受到了很大的生活落差,這些人明顯要比一般的失業工人更加抑鬱,出現患病和自殺的機率也大增。
小市民們中大量人搖身一變貧民。他們以前不屑於吃「玉米粥」這類廉價食品,現在卻不得不以麵包、馬鈴薯和豆類為食,每個禮拜有點捲心菜,則算改善伙食。
在很多城市,比如芝加哥,貧民窟居民天天靠搶垃圾吃垃圾為生。倒垃圾的卡車剛剛離開,大量貧民就衝向垃圾車。大量無家可歸者在城裡睡天橋,住過道。而更多人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
那麼在這之前,究竟有沒有一些跡象表現出危機前兆?秋風起於青萍之末。前兆,據前人記錄,似乎確鑿是有的:
首先是金融資本主義出現。1920年代,美國的產業資本主義轉向金融資本主義。大量「托拉斯」出現。一些少數持股者可以控制分布廣泛的眾多公司。一些公司通過控股來掩飾自己的真實財務狀況。
其次,金融泡沫氾濫。20年代後期,大量「信託投資公司」出現。此類公司之功能,就是將客戶手中的錢借來投資,然後向股東和受益人分發淨利潤。很多公司選擇的投資對象過分寬泛,回報率很低。其投資與賭博無異。整個20年代,450萬美國人把他們積攢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儲蓄托付給了信託公司。最後,他們的資產損失了1/3(30億美元,相當於如今1890億美元)。
其三,信用膨脹這個首要原因導致了1929年大災難。一戰中美國老爺為了應對危機,融資不計後果,而後來又放任債務增長。到1929年左右,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公債高達33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2.08萬億美元,14.14萬億人民幣),公司和個人債務高達1000億美元(相當於6.3萬億美元,42.84萬億人民幣)。而這些信用需要不斷擴張的市場和全球繁榮加以支撐及順利運營。購買力若出現輕微降低或者輕微的價格會跌都會給整根巨型鏈條帶來巨大波動。
其四,美國經濟最大缺點在於需求不足而生產不足。美國把太多的生產活力和收入投入到奢侈品和耐用品上,而對這些物品的購買並不是為了滿足迫在眉睫的日常需求。由於起初銷量較好,奢侈品和耐用品很快形成過剩產能,繼而各種耐用品在倉庫裡堆積如山。這引發了經濟生產的機器停轉和大面積的失業。1929年秋天,汽車業和無線電業停滯,建築業陷入困境。
而需求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貧富分化,上層佔有了太多資源而消費種類有限,消費領域也多為奢侈品(顯擺)和耐用品(保值)。當時美國國內儲蓄的三分之二是那些年收入超過10000美元的家庭貢獻的。而另外有40%的家庭年薪低於1500美元。佔全國1/5的600萬個家庭年收入甚至低於1000美元。1924年24,000個年收入超過100,000美元的家庭的收入是600萬個最貧困家庭總收入的三倍。也就是說,上層群體的平均收入是底層群體平均收入的630倍。
美國很多家養或貌似「野生」的經濟學家認為儲蓄可以帶來更值錢的固定設備和更高的生產效率,反過來,這又會導致生產成本降低、商品價格降低,從而使大多數人具有更強的購買力。然而,在1929年的美國,這個因果鏈條不起作用了。商品的實際價格在1922-1929年間並沒有降低。也就是說,通過提高技術能力所實現的節余,並沒有以降低商品價格的方式傳遞到消費者手中,而是轉化為了富人的股息、儲備金以及高薪和獎金。究其原因:各種形態的壟斷,如採礦業和機械製造也得托拉斯,經過偽裝、兼併、聯合、協助維持商品高價,甚至,新型機器、高效生產方法和「效率專家」提供的服務,使得米帝全國的生產率在一戰後十年提高了三分之一強,在某些行業報導顯示其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在這樣的情況下,商品價格仍然沒有實質降低。
所以,經濟大蕭條的真正原因,是財富沒有被分配到勞動者手中,而是被萬惡的董老爺金老爺錢老爺瓜分了。而由於董老爺金老爺錢老爺人數太少,消費的種類有限,且多為奢侈品。所以,實業的支撐——大眾日常消費品賣不出去,這直接導致了實業的崩潰。
美國大統領胡佛對此有過反思:當我們充分理解20世紀20年代經濟史時,我們會發現,那場終結了經濟繁榮的大崩潰,即工業失敗的主要因素在於,它沒有把它的進步(通過節省人力的設備)傳導給消費者。
雖然技術進步帶來了大豐收,小市民在這樣的大豐收中,獲得的只是麵包屑。然而正因為如此,良性的日用消費品市場沒有被培育起來,而奢侈品和耐用品市場卻得到了大大擴張。這直接導致了實業不振,經濟陷入惡性循環,大蕭條持續。最後,所有人都會為此買單。當然,美國土豪們由於有錢,瘦死駱駝比馬大,尚可維持溫飽,而小市民,則只能掙紮在溫飽邊緣,吟唱著小市民的哀歌了。
話就說到這裡。財迷認為,大家應該對美國大蕭條可能造成的破壞和發生前的前兆跡象有所瞭解了。再說一遍,秋風起於青萍之末。一些信息已經被傳遞,看官您愛信不信。財迷只列舉事實,不表達更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