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毛澤東最忌諱的敏感詞是什麼?出人意外!(圖)

 2016-10-11 0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毛澤東號召人民「閑時吃稀,忙時吃干。」(網路圖片)

毛澤東是個所謂的無神論者,他是不會有什麼禁忌的。但在用語上,特別是特殊年代裡的一些用語用詞,或者於他而言,個別的語詞會牽涉到一種理念的解讀,一段歷史的糾結,毛澤東卻有了他的禁忌,有了他的「敏感詞」,雖然這種情況不多見。

毛澤東的敏感詞有哪些,我們沒有系統的研究。但知道,有的語詞是他不願意涉及的,或者曲意要迴避的……

1960年,中共全黨已經知道了飢荒有了多麼嚴重了。於毛澤東而言,不要說他還在不斷地派身邊的工作人員去全國各地走訪調查,便是從身邊小女兒李訥菜色的臉上,也知道這場災害帶來的後果有多麼嚴重。在這種情況下,1960年下半年後期,中央成立了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為首,有李富春、李先念、譚震林、習仲勛參加的「瓜菜代」領導小組,並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與此同時,各省市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並在將近年底的時候,還召開了一次全國性的「代食品」會議。

「瓜菜代」工作領導小組的級別之高,名字之怪,恐怕世無僅有。此後,全國各地立即行動起來,開展了一場廣泛採集野菜、樹葉、根莖以代替食品填充肚子的群眾性運動。

其實,這樣的「運動」,群眾自己早就展開了,中原大地上,已經沒有樹葉可摘,更無野菜可採了。

「瓜菜代」,名字雖怪,但終歸還有「瓜」,有「菜」,只是糧食少了些,以此相代而已。但解開這個名詞的歷史內涵,我們就會發現,「瓜菜代」中的瓜與菜是絕對沒有的,而與此相「代」的則是如下的一些植物。我們以1960年11月9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向中央報送的一份題為《關於大辦糧食代用品的建議》為例,來看看「瓜菜代」中的「瓜」與「菜」都是些什麼東西。報告說,「橡子仁、玉米根,泡泡磨磨就能吃」;「玉米根、小麥根,洗淨、磨碎,也可食用。」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我們的科學家還在忽悠:科學家們估計,全國帶殼橡子一年大約有80億斤,橡子仁一般含有43%∼60%的澱粉,每100斤橡子去殼後,可以提取澱粉30∼50斤,如果以全國橡子產量的20%來提取澱粉,即可得澱粉6∼7億斤。對於「玉米根、小麥根」的營養價值,更是有了科學家的眼光與專業論證:「一畝地的玉米根可碾粉50斤以上,如果能在全國普遍推廣,以玉米根、小麥根的20%做根粉的話,全國可得幾十億斤的糧食代用品。」科學家們還「研究」出了8種代用食品:有人造肉精、葉蛋白、小球藻、扁藻、藁稈粬、小麥和玉米根粉、櫞子、鴨跖草等等。這幫半年前還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研究」「糧食多了怎麼辦」重大科研課題的「科學家們」這時候的研究課題又成了「糧食少了怎麼辦」?不過,他們同樣能出成果。他們的報告說,「野生植物不僅含有澱粉,而且還有豐富的蛋白質。」報告中列舉了中科院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2個研究所的研究數據:可從20種樹葉、野生和家生植物葉子中提取葉蛋白,「每100斤鮮葉子可以提2至10斤干蛋白,其蛋白質含量達50%∼70%。至於秸稈,全國一年估計有6000億斤,如果以10%的秸稈利用來做能吃的東西,按每100斤出代用糧20斤計算,僅此一項就可替代120億斤糧食。」科學家們又畫了一個很大的蛋糕,「幾十億斤」加上「120億斤」,這是多大的一個糧食數據啊。因此,中科院的報告結論是:「應搶時間推廣下去。」

這樣的報告一份又一份都送到了周恩來的案頭,周也火星般地轉呈到了毛澤東的手上,加之其他各地有關糧食問題的報告,可以說,中南海各高層領導的臺案上,全是這樣十萬火急的東西,其中的一個中心詞就是「瓜菜代」。

曾幾何時,毛澤東還談笑風聲,非常著急地要求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糧食多了怎麼辦的問題。毛澤東甚至下達指示,要求科學家一起參與到轟轟烈烈的大躍進運動中來,與農民一起想想辦法,拿出切實的措施,解決「糧食多了怎麼辦」的實際問題。怎麼轉個眼兒,就沒糧食了呢?

由1958年到1960年,3年不到的時間,這樣的變化太讓人難於相信、難於接受了。毛澤東不能接受這種現實,但又不得不接受這種現實。中央成立最高級別的「瓜菜代」領導小組辦公室,他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不願意接受,不與會議,不作講話,不聽「瓜菜代」專題匯報。因此,「瓜菜代」一詞,就成了他不願意碰的敏感詞。我們看到很多「瓜菜代」的報告呈送在毛澤東的案頭,但他的所有「批示」,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個讓他沮喪的詞。

陸續有安徽、湖北、福建、山西、浙江、河北省的報告送上來了,毛澤東都是批轉辦理。及至中組委、中監委關於信陽問題的調查材料送上來,裡邊反映了該「地區大量餓死人和幹部嚴重違法亂紀」的情況,毛澤東的批處意見是「請劉、周今日即看,下午談一下處理辦法。」時間是10月26日。第2天,河北省委書記處書記閻達開就糧食問題匯報的材料經中央辦公廳的《情況簡報》第581期轉載,送到了毛澤東的案頭。毛澤東的批示是:「此件印發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第一書記參考。」毛澤東顯然看到了「瓜菜代」的安排,但他的批示是沒有碰這個詞的。同一天,胡喬木寫信給毛澤東,也是解決「瓜菜代」類似問題的。信中說,在「糧食因災不足」的情況下,推廣小球藻的生產「有其重大意義,1、至少可以保證不餓死人,減少甚至消滅浮腫病。2、減少亂採代食品而引起中毒的事件。」(見《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9冊)。信中還講到了推廣這種代食品的好處。由胡喬木的這封信我們知道,老百姓為了充飢,能放到肚子裡去的樹葉草根全都放進去了,以至於發生了大量的中毒事件,農村勞動力進一步受到影響,減員情況嚴重。

這個時候,連「瓜菜代」一類的詞都不大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代食品」,因為壓根兒就沒有瓜與菜了。一切可以認作充飢之物的東西,全部叫「代食品」。因而,各省市向中央的報告、各主管領導向毛澤東的報告,所用的語詞就變成了「代食品」了。

但即使如此,毛澤東也沒有碰過這個新生的語詞。1960年12月12日,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副主任姚依林整理的一份《關於代食品會議情況的材料》送到了毛澤東的案頭。毛澤東透過文字裡的表述,知道各地為解決糧食問題所做的努力,也知道問題的嚴重至於何種程度,立即將該材料批給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此件請你用電報發給各省、市、區黨委閱讀……」

毛澤東還是沒有碰那個詞。同年12月23日,這是有關「瓜菜代」或「代食品」問題的最後幾個報告之一,是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寫的。報告中的第3部分寫道:「明年必須採取前緊後松的辦法,夏收一開始就抓緊過秤入倉,計畫用糧,採取低標準、瓜菜代、農忙多吃,農閑少吃的政策。」

毛澤東立即批示:「印發各同志,研究討論,是否適宜。」

毛澤東還是迴避了這個敏感詞。此後,隨著國家情況的慢慢好轉,這個詞也就消失了,永遠沒有人再提起……

責任編輯: 楊天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