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度以上高度近視的族群,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族群。(網路圖片)
視網膜剝離是常見的眼睛疾病,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有效預防視力惡化。
如果用傳統照相機比喻,視網膜是相機的底片,負責影像的真實呈現。視網膜剝離則是眼球退化症的一種。年輕的眼球,玻璃體均勻透明,年紀增長後,玻璃體逐漸老化而水樣化,使得玻璃體與視網膜產生分離,稱為玻璃體退化分離。這時候,視網膜如果沒有被玻璃體牽扯產生破洞,或是有了破洞,但是液化的玻璃體沒有從破洞灌水,那麼視網膜也不會剝離。
但如果有破洞,又有水進入,那麼視網膜就像是壁紙一樣,原本緊緊黏貼在牆壁上,慢慢就脫落了。「65歲以上的人,有70%會出現玻璃體退化分離,但在用眼過度的世代,已提早至45∼55歲。但是有玻璃體退化分離,不一定就會有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是玻璃體退化分離的少數後遺症之一
視網膜剝離是玻璃體退化分離而產生的一種現象。多半的人在玻璃體退化,和視網膜分離時很平順,不會有牽扯不清或沾黏情況,一小部分的人,像網膜有格子狀退化,糖尿病、眼睛遭到撞擊、高度近視這類高危險族群,分離時可能會有局部拉扯,出現視網膜變薄、小破洞、裂孔的異常現象,需特別留意。近視是因為眼軸變長、變薄,形成視網膜周邊退化所引起,常見的是「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糖尿病是血管病變,視網膜缺氧,使得視網膜表面纖維增生,出現新生血管組織,產生「牽引性視網膜剝離」。若眼球發炎,出現破洞,滲出的組織液會聚集視網膜及眼球壁之間,形成積水狀態,會出現「滲出性視網膜剝離」。
每一位患者對玻璃體退化分離或是視網膜剝離的感受不盡相同,這是因為玻璃體與視網膜在拉扯過程中所出現的不同介面異常現象,以及視網膜剝離後的積水流到哪一個位置有關。陳世真醫師指出,有人是看到閃光,這是玻璃體對視網膜有不正常的拉扯,有人覺得黑影幢幢或飄來飄去,是玻璃體退化分離後的陰影,或是拉出出血所致,有些人會發現視野缺損,就像被布幔蓋住一樣,這是視網膜剝離:玻璃體滲出液經由視網膜上的裂孔流到視網膜下方所引起。若拉扯部位在視網膜的中心,有可能影響到黃斑部的視力,嚴重時,黃斑部拉出裂孔,看東西時會扭曲變形,視力萎縮只剩0.1。
早期治療治癒率高
視網膜剝離是一種會在短時間造成失明的眼科疾病,出現剝離症狀時,必須盡速醫治,早期發現,痊癒機率較高,視力可恢復到八成以上,若侵犯到黃斑部而且時間拖長,則會影響視力。治療方式需視剝離類型而定,視網膜剝離初期發生裂孔時,可以用雷射治療,在破孔旁的正常網膜上照射高能量雷射光,產生輕微灼傷,形成瘢痕反應,類似結痂概念,封住破孔,將網膜固定黏貼在眼球壁上,防止網膜剝離範圍擴大。
如果視網膜剝離範圍變大,只能接受手術治療,如果破洞不大、又在眼球上方,而且剝離範圍有限,則可以採用「氣體網膜固定術」。這是將一種可在眼球內膨脹的氣體,注入到眼球玻璃體內,利用氣體表面張力和浮力,配合病人術後頭部的位置固定,將膨脹氣體導引到裂孔,將其封閉,網膜下方的液體,可以自行吸收,再利用雷射或冷凍術將網膜固定,治癒率可達70%。
鞏膜扣壓植入術是治療視網膜常用的方法,成功率可達九成以上。原理是將特殊的硅膠植入物固定在眼球鞏膜的外層,將網膜裂孔由外而內封閉,一種類似扣住網膜的概念,藉此對抗玻璃體對視網膜的拉扯作用,讓視網膜回覆原位。
視網膜一旦發生嚴重病變,損傷到玻璃體,產生出血和混濁,則需採用玻璃體切除術。最新的手術是小切口的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可縮短手術時間,因此最近採用切除術的比例有逐年提高。
視網膜剝離早期治療的治癒率很高,若自覺有突發性閃光、飛蚊症及視力減退,應迅速就醫檢查,可以有效預防視力惡化。600度以上高度近視的學生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族群。半年或一年需定期接受視網膜檢查,40歲以上族群的視力開始老化,也應將視力檢查列為定期健康檢查項目,以期早日發現,達到預防之效。
責任編輯: 心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