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師父是怎麼找徒弟的?(圖)
聽說過去有些單傳的師父,如果找不到一個好徒弟,是絕不會隨便把東西傳給常人的,哪怕帶到棺材裡去。修煉界還有一種說法,「師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師父。」那麼,過去的師父是怎麼找徒弟的呢?
師父找徒弟都是找根基好的徒弟,是以「德」為準繩的。譬如,哪吒是靈珠子投胎。在母腹三年六個月,出生即為小童。仙人太乙真人登門道賀,收他為徒,取名「哪吒」。
太玄的不說,史書上記載過張良得「天書」的故事,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示。「天書」是黃石公所贈。
黃石公試張良
黃石公為秦漢時隱士,別稱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後被道教納入神譜。一日,黃石公在圯上(圯,即橋)與張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書上說的納履:「三次進履」)方式試張良,看到張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懷開闊,將來必有一番抱負,絕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太公兵法》相贈。
他在圯橋授書張良後,相約「十三年後,你經過濟北谷城(今山東省平陰縣),見到山下的黃石,那就是我。」
張良後來成為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朝的開國元勛之一,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
現代修煉人見到張良
在為張良的心性修養與智慧令人佩服的時候,多少年後,有一位修煉人告訴我:他見到張良了……。此話讓我吃驚非小,而且張良要活到現在,起碼也兩千多歲了!除非他是仙人!
我馬上去《二十五史》上查找,《史記·留侯世家》記載:
「留侯從入關。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門不出歲餘。」
留侯跟隨高帝入關。他體弱多病,便施行道引之術,不食五穀,閉門不出有一年多。就是說張良自從自從劉邦定都長安後,張良便托病足不出戶,以辟谷修行了。
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讎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原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乃學辟谷,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聽而食。
留侯宣稱說:「我家世代為韓相,到韓國滅亡,不惜萬金家財,替韓國向強秦報仇,天下為此震動,如今憑藉三寸之舌為帝王統師,封邑萬戶,位居列侯,這對一個平民是至高無上的,我張良已經非常滿足了。我願丟卻人世間的事情,打算隨赤松子去遨遊。」張良於是學辟谷學術,行道引輕身之道。正值高帝駕崩,呂后感激感恩戴張良,便竭力勸他進食,說:「人生一世,時光有如白駒過隙一樣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這種地步啊!」張良不得已,勉強聽命進食。
《史記》中清晰得記載了張良辟谷修煉之事,他得道成仙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於張良的去向,多傳說羽化成仙。說他在當了留侯以後,很快辭官不做,去當道士,練辟谷術。
張良墓的傳說
《史記》記載張良與黃石公別後十三年他隨高帝經過濟北,果然見到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把它取回,奉若至寶地祭祀它。留侯去世,一起安葬了黃石。以後每逢掃墓以及冬夏節日祭祀張良的時候,也同時祭祀黃石。
《仙釋志》記載:「張良,相傳從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時隱時現。」《陵墓誌》也記載:「漢留侯張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黃石公書後,從赤松子游。邑中天門、青岩各山,多存遺蹟。」
傳說張良功成身退,為避殺身之禍,跟著赤松子大仙南遊天門、青岩等名山大川,不食五穀,專吃百草花果,修煉仙道。
張良死後,呂后想尋到張良的墓地。誰知詔令一下,天下一夜間就發現好幾百座「張良墓」,弄得呂后無處下手。武陵郡喬太守向呂后密報,說張良墓葬在青岩山,而且說,張良與他的師傅黃石公並葬在一起,不然為什麼拱出了個「黃石寨」?呂后聽了,覺得有理,便傳下密旨,令喬太守率三百士卒,帶上風水先生,扮成遊客,進青岩山查訪。喬太守一行,從鑼鼓塌尋到黃石寨,又從龍鳳庵訪到水繞四門,果然在相柳岩下,發現了墓地。喬太守撥開樹枝,見碑頭上分明寫著「張良之墓」四個篆字。喬太守大喜,立即下令挖墓。墳挖開了,穴孔裡放著一具檫木棺材。打開棺蓋,忽地從裡面飄出一縷清氣,升上天空。棺材裡哪有屍骨,只有一套衣冠!
從赤松子游
赤松子,即黃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煉成仙故又號赤松子,後世稱為黃大仙,著名道教神仙。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西漢名臣張良在輔助劉邦建立政權後,功成身退,對漢高祖說:「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由此人們相傳此赤松子就是那個早年傳張良兵法的黃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