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反布爾什維克西伯利亞士兵。(網路圖片)
列寧和布爾什維克之所以能成功的推翻臨時政府,奪取政權,並在隨後的險境中保住政權,主要靠的是誰?是農民嗎?顯然不是。是工人嗎?也不是。主要靠的是士兵,尤其是水兵,特別是波羅的海水兵。
毫不誇張的說,沒有士兵尤其是水兵的支持和參與,十月政變不但不可能成功,就連是否能夠發動恐怕都成問題。
但十月政變後,就像農民和工人一樣,越來越多士兵開始對依靠他們上臺的布爾什維克感到失望和不滿。
一、士兵的抱怨
早在1917年11月30日,第一騎兵團團委員會就給全團士兵發出了這樣一封呼籲書:「我們在一起不是要求高尚光榮,不是要求成堆的黃金,我們不是尋求過分的東西,我們所要求的只是麵包,那種普通的黑麵包,那種沒有它我們的孩子和兄弟就會浮腫的麵包。」
「給人民以和平、土地、麵包和自由──我們不需要關於自由、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漂亮的豪言壯語,我們需要真正的自由、真正的民主、真正的社會主義。」這份呼籲書並且宣布,絕不從這些要求後退一步。
1918年1月15日,來自前線的一封寫給列寧的信中這樣寫道:「列寧同志,我們已經四個晝夜沒有見到麵包了,我們抱著飢餓的身體、光腳行走,而和平還是沒有。」士兵們隨後發出警告:「列寧同志,你的良心何在,你做出的三天內就會有和平、土地和自由的承諾何在,您為了奪取政權作出過這些承諾,而你不想去履行自己的承諾,沒有。如果在2月1日前您不能履行自己的承諾,這就是敵人,你們將會像杜鶴寧一樣。」
日積月累的失望和不滿終於引發了士兵對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反抗,這當中最具標誌性的事件便是著名的「喀琅施塔得兵變」。
二、士兵發動「喀琅施塔得兵變」
喀琅施塔得是距離彼得格勒以西29公里處的一座軍港要塞,早在臨時政府時期,布爾什維克就控制了這座軍港,以至於當時喀琅施塔得全島就被稱作「不向統治當局屈服的紅色共和國」。
後來,波羅的海水兵幾乎全部參加了「布爾什維克的革命」,喀琅施塔得因此又有了「十月革命的最堅定的堡壘」、「革命的先鋒」、「俄國革命的莫大驕傲」等一連串聲譽。
然而,距離這場所謂的革命僅僅三年之後,在這座昔日的「紅色共和國」裡,當年積極支持布爾什維克的水兵卻發動了一場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兵變。
引發喀琅施塔得兵變的導火索正是我們前面介紹過的1921年2月下旬發生在彼得格勒的大罷工。這場罷工就像一串落到乾柴上的火星,使得喀琅施塔得水兵的情緒一下變得異常激動起來。
其實,早在1920年12月,包括駐防於喀琅施塔得的艦艇在內的波羅的海艦隊水兵就已經躁動不安了。這主要是因為,雖然內戰已經結束,但水兵們仍然不得復員,他們覺得疲憊不堪;其次,糧食供應狀況日益惡化,軍紀越來越嚴,士兵甚至不得休假和離開艦艇,而軍隊長官的特權則在日益增長;再加上與家鄉通信得知的壞消息。
當時,波羅的海艦隊布爾什維克組織大約有40%的人要求退黨,甚至有人把黨員證都撕了。一些人用宗教信仰來說明自己的退黨理由,一些人則用吃不飽感到疲倦來解釋,一些人則是因為對美好的未來喪失了信心。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彼得格勒工人罷工、騷動的消息傳到了喀琅施塔得。1921年2月25日晚,「塞瓦斯托波爾」號戰列艦的士兵開始聚集於公共甲板上,要求就彼得格勒事件舉行會議。
26日晨,為了查明彼得格勒罷工的具體情況,由「塞瓦斯托波爾」號和「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列艦選出的代表團抵達該市。罷工工人「要求立即在無記名投票的基礎上改選蘇維埃」、「要求給予所有社會主義黨派言論、出版、集會的自由」,他們的情緒極大的感染了代表們。
2月28日,「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和「塞瓦斯托波爾」號戰列艦通過了一項提交波羅的海艦隊所有軍艦、軍區代表討論的決議《第一、第二戰列艦支隊艦員全體會議決議》,其主要內容為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各工人農民階級的政治力量一律平等;(2)保障言論出版和集會遊行自由;(3)釋放一切社會主義政黨的政治犯和因工潮農潮被捕的工人農民士兵;(4)取消一切機關工廠單位的政治部(契卡)和軍隊政治委員制度;(5)允許不雇工的自由手工勞動和農業自由耕作餵養牲畜;(6)以不記名的投票方式選舉蘇維埃政府。
顯然,《決議》的實質是要求布爾什維克歸還1917年10月宣布的公民權利和自由,結束其一黨專政。
《決議》於3月1日發布後,迅速傳遍了要塞各個部隊,各部隊戰士紛紛轉抄、散發和討論《決議》,所有要塞部隊都召開了支持《決議》的士兵大會,要求政治改革的呼聲十分強烈!
三、水兵和士兵代表召開大會,決定成立「臨時革命委員會」。
1921年3月2日,水兵和士兵代表召開了以改選喀琅斯塔得蘇維埃為主要議題的大會,艦隊政委庫茲明發言聲稱布爾什維克黨不會自願放棄政權,哪怕流血也在所不惜!他和蘇維埃主席瓦西裡耶夫的威脅性發言激起了與會代表的憤慨。
大會決定成立「臨時革命委員會」,「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列艦文書斯捷潘。馬克西莫維奇。彼得裡琴科等5人當選為「臨時革命委員會」委員。「臨時革命委員會」準備立即組織全體公民進行投票選出喀琅斯塔得蘇維埃政府,它宣布所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政治力量都有平等參與選舉和自由宣傳的權利。
當天,臨時革命委員會向喀琅施塔得水兵、紅軍、工人以及附近的居民宣稱:「1921年3月2日在喀琅施塔得基於廣大群眾、水兵和紅軍的意志,城市和要塞的政權不費一槍一彈已由共產黨員那裡轉到了臨時革命委員會手中。」
委員會還號召水兵、紅軍、工人支持他們的行動:「同志們!公民們!我們的國家正處於危急時刻,飢餓、寒冷、經濟崩潰將我們置於鐵的桎梏中已經三年了。執掌國家政權的共產黨脫離群眾,已無力拯救國家於全面的崩潰中。它不重視工人們提出的要求,而且認為這些要求是反革命的陰謀。共產黨實在是大錯特錯了。這些騷動,這些要求是所有人民,所有勞動者的心聲。」
伴隨著政權變動的是喀琅施塔得布爾什維克黨組織的迅速瓦解。從3月3日起大批共產黨員、預備黨員聲明退黨,他們還在報紙上公開發表退黨聲明,聲明中表達的是對布爾什維克的深深失望。「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列艦的黨員幾乎全體退出黨組織。喀琅施塔得的41個黨組織完全瓦解,總計大約有900人退出俄共(布),其中有些是在1917年十月政變時就入黨的。
同時,有2600名共產黨員參與了起義。據俄共第十次代表大會事後公布的材料,海軍中30%的黨員參加了起義,40%的黨員宣布中立。
3月3日,由「臨時革命委員會」派往彼得格勒申明士兵、水兵和工人政治要求的喀琅斯塔得代表團被當局逮捕。與此同時,根據由列寧和托洛斯基簽署的命令,逮捕人質的行動開始了,要塞炮兵司令科茲洛夫斯基的全家被逮捕,後來還有三個姓彼得裡琴科的農民及家屬被逮捕。列寧指出,科茲洛夫斯基及其戰友不受法律保護,可以對其親屬實行鎮壓。
同一天,臨時革命委員會收到了彼得格勒蘇維埃委員會發出的警告,要求喀琅施塔得人立即停止騷動,釋放被捕的共產黨員並交出事件的主謀。臨時革命委員會曾把警告的內容向喀琅施塔得衛戍軍和居民公開,在得到他們的同意後,臨時革命委員會拒絕了彼得格勒委員會的要求。
喀琅斯塔得起義者多次試圖與當局談判,但蘇維埃當局的立場從一開始就十分明確——沒有談判的餘地!列寧甚至惡狠狠的說:「我要讓你們幾十年裡不敢再打反對派的念頭。」
四、蘇維埃最高當局發出平息「暴動」的命令
儘管喀琅施塔得起義士兵的抗爭自始至終都是堅持社會主義的——只不過他們要的是民主的社會主義,起義的參加者幾乎都是「十月革命」的積極份子,甚至包括大量的前共產黨人,可以說沒有一個是革命前的上層人士,但3月4日,勞動國防委員會發布的《通告》和彼得格勒發出的最後通牒《告受騙的喀琅斯塔得人書》,仍不管不顧的將這次起義定性為法國間諜機關和沙皇將軍科茲洛夫斯基策動的「暴動」,把喀琅斯塔得水兵作出的決議叫做「社會革命黨黑幫」的決議。
喀琅斯塔得起義者實際上已經沒有選擇了!
當天,臨時革命委員會向喀琅施塔得居民發出通告,「喀琅施塔得正處在為自由而戰的關鍵時刻。每一分鐘都有可能迎來共產黨員的進攻,他們為的是奪取喀琅施塔得並重新把我們置於只會帶來飢餓、寒冷和崩潰的他們的政權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將為我們已經取得的自由而堅定地戰鬥,不會交出喀琅施塔得;如果他們企圖用武力達到目的,我們將堅決給予還擊。」
《臨時革命委員會消息報》號召:「與共產黨員以及他們掌握的要塞權力做鬥爭不能只進行到一半……應當進行到底……沒有折中。不是勝利就是死亡!」
3月5日,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的鎮壓形勢,喀琅斯塔得人號召自衛,臨時革命委員會和要塞司令部的軍事專家開始部署要塞保衛戰。根據軍事專家的意見,要塞部隊應首先進攻,佔領要塞兩岸的有利地位,然而臨時革命委員會拒絕了首先開始軍事行動的建議,他們不願留下當局鎮壓的藉口。
當日,蘇維埃最高當局發出平息「暴動」的命令,要求圖哈切夫斯基指揮的第七集團軍在最短時間平息「反革命暴動」。下午14時,軍委主席托洛斯基、武裝力量總司令加米涅夫和第七集團軍司令圖哈切夫斯基、參謀長列別傑夫聯合署名併發布了命令守備部隊和水兵們無條件投降的《最後警告》。
鎮壓前夕,起義者曾向全世界發出呼籲:「12天來,一部分真正的英雄們——工人、水兵和紅軍戰士們,被迫同全世界隔絕,忍受著共產主義劊子手們的攻擊。我們堅定地捍衛我們所從事的事業:使人民從一個黨的狂熱性的桎梏下解放出來。我們在臨死前高呼:自由選舉的國會萬歲!願全世界無產階級瞭解事件的真相!同志們!我們需要你們道義上的援助,抗議共產主義專制者們的殘殺!」
五、「喀琅施塔得兵變」被血腥鎮壓
喀琅施塔得起義者的呼籲很快便淹沒在了布爾什維克凶手的槍聲之中。
從3月7日下午6點25分開始,十幾萬政府軍向起義的水兵發起了攻擊。托洛茨基下令:不要吝惜子彈。於是,鎮壓者「像打松雞一樣向水兵射擊」,他們甚至對起義者使用了毒氣。
當地報紙上寫道:「托洛茨基元帥站在齊腰深的血泊中,對革命的喀琅施塔得開火,喀琅施塔得奮起反抗共產黨的專制,為的是建立真正的蘇維埃政權。」
3月8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開幕。原定為大會獻禮的平暴勝利沒有如期實現,討伐部隊遭到嚴重損失,退回了進攻出發地。不僅如此,部隊中對鎮壓持有異議的也不乏其人。
為此,布爾什維克的領袖們極度震怒。從這天開始,各部隊成立了流動軍事法庭,政治委員作為證人指證「不服從命令」、「消極執行戰鬥任務」和「臨陣脫逃」的紅軍戰士,法庭以雷霆手段進行懲處,「為維護革命秩序」被槍決的人一個接一個,而其他戰士則被強迫表態支持當局的鎮壓行動。
之後,整個軍事進攻整整經歷了10晝11夜,一直到3月18日拂曉,喀琅斯塔得才最終陷落。近萬人被打死,他們被鮮血染紅的屍體橫躺在俄羅斯陰沉的天空底下,8000人跑到了芬蘭。起義被鎮壓後,被俘的官兵中有2103人被判死刑,6459人被判處監禁和流放。
這次起義的主力,十月政變中曾經全力支持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的兩艘戰列艦「塞瓦斯托波爾號」和「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的水兵,遭到的鎮壓尤為殘酷,有230名水兵經在過臨時軍事法庭「三人小組」簡單的訊問後就被告知立即槍決並不得上訴。
鮮血染紅了要塞的炮臺、操場和軍艦的甲板,殘酷的集體處決使得犧牲者的遺體根本來不及清理而被冰雪掩埋。
因為這次事件,列寧對整個水兵群體充滿了憎恨,這種憎恨甚至超過了他對「白匪」的仇恨。因為他的邏輯歷來是:「如果我是對的,或許還可以寬恕你;如果你證明我錯了,那麼我先殺了你再談改正。」
一年後,逃亡者因相信列寧的大赦承諾而自動返回了家園,結果一踏上故土便遭逮捕,大多數人慘死在集中營裡或被丟進德維納江裡餵了魚蝦。二戰後,斯大林又把當年兵變失敗後逃到芬蘭的喀琅施塔得士兵抓了回來,關到集中營裡。蘇聯解體後,俄國政府終於給喀琅施塔得事件平了反,並向這次事件中的受害者及其家屬致歉。
在前蘇聯時代,喀琅斯塔得兵變一直被官方定性為一場在白衛分子、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黑幫、無政府主義者和「協約國間諜」有計畫的陰謀挑唆和鼓動下發動起來的,受沙俄舊將軍指揮的,旨在反對蘇維埃工農政權的反革命武裝暴動。
然而,幾十年後才解密的檔案里根本找不到有關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有組織的行動證據,也沒有白衛軍參與的證據,更沒有任何「協約國」軍事和經濟援助的證據。當年的檔案表明,所謂的沙皇舊將軍唯一指的就是要塞炮兵司令亞歷山大。科茲洛夫斯基,此人在國內戰爭時期參加工農紅軍,為保衛蘇維埃政權戰鬥,他的舊少將軍銜是因為作為高級機電工程師被沙俄軍隊授予,只有在工農紅軍裡他才成長為炮兵旅長和炮兵司令。而所謂的「協約國間諜」也純屬子虛烏有。
事情很清楚,喀琅斯塔得兵變並沒有任何政黨參與組織和策劃,具有自發的性質,政府從一開始就拒絕接受起義者的要求,不肯與他們談判,最後迫使他們才不得不拿起武器。而引發兵變的原因其實跟引發農民暴動和工人罷工示威的原因並無不同,都是對列寧極權統治日趨嚴重的不滿。
(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