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他是清朝最有錢的人 最終卻因鴉片破產

 2016-07-30 00: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美國統計了最近一千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個人,其中就有六名中國人入選,而清朝末年的伍秉鑒就是其中之一。提到伍秉鑒的入選,就不得不提當時的大背景。

十七世紀末期,康熙皇帝不再閉關鎖國,他暫時放鬆了貿易政策,讓來中國經商的外國商人一下子多了起來。廣東作為那時的門戶城市,一下子被推到了貿易的風口浪尖上,廣東巡撫李士禎在廣州頒布了一項公告,他宣布凡是家事富裕的人,只要每年繳納一定的銀子,就可以作為官商,包下對外貿易。

這本來只是李士禎促進貿易活動的一個舉措,萬萬讓他想不到的是,這項規定居然能為日後中國催生出來一位超級富翁。當時的廣州招募了十幾家較有實力的行商,讓他們與外國商人進行貿易往來,並替政府徵繳關稅。

這些中國商人被稱作了廣州十三行,以高效率,守信譽深受外國商人的歡迎,但閉關鎖國政策再一次落實,僅保留了廣州一個地方作為對外貿易的港口,這一個政策,令廣州十三行成為了全國唯一合法的對外貿易區域,無形中使得廣州形成了貿易壟斷,從而給行商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在這之後的一百年裡,廣東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全國百分之四十的關稅收入,所以這些行商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當時流傳一句名言叫做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

當時還有一個故事,在廣東十三行街發生了一場大火災時,有四千萬兩白銀被火融化,而當這些銀水流入水溝時,居然出現了長達一二里的奇特景象。可見這十三行的財富有多少。

而在這廣東十三行裡,最著名的一家應當算是怡和行,他的主人伍秉鑒也是在那時揚名天下。

伍秉鑒,祖籍福建,世代經商,到伍秉鑒的父親伍國瑩時,伍家開始參與對外貿易,成立了怡和行。伍秉鑒接手了怡和行的業務,這年他三十二歲,正是而立之年。

伍家的事業也是在伍秉鑒的推動下,迅速發展壯大的。伍秉鑒的經營理念十分超前,他不但同歐美各國建立貿易關係,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東印度公司遇到資金週轉不靈的時候,常向伍家借貸。而伍秉鑒也是樂於幫忙。

這讓伍秉鑒在世界的商界享有美譽和極高的知名度,而伍秉鑒的產業巴羅萬象,他不但在國內擁有房地產、茶葉業、商鋪等,還積極發展國外產業,在美國有鐵路,政權等多方面的投資,怡和行儼然一個跨國集團。

在伍秉鑒的苦心經營下,怡和行成為廣州十三行的領軍商行。後來伍家人人自己估算財富,他們的財產有兩千六百萬銀元,相當於五十億人民幣,在當時可算是世界首富了。但末世難留英傑,伍秉鑒的巨額財富注定難以久留。

鴉片戰爭爆發後,這場戰爭的爆發,正是伍秉鑒的跨國財團達到鼎盛的時期,雖然伍秉鑒向清政府捐獻了巨款,換取了三品頂戴,想以官位保護他的商運。但可惜他的事業還是不可避免的,隨著國運的衰落跌入低谷。

因為所進行的與對外貿易,伍秉鑒多次被清政府罰款,他還多次遭到了林則徐的訓斥和警告,在南京條約簽訂後,清政府下令所有廣州的行商償還三百萬銀元的外商債務,而伍秉鑒一個人就承擔了一百萬銀元。面對國弱敵強的壓榨,同一年,伍秉鑒含恨病逝在廣州。

在他死後,曾經富甲一時的廣東十三行也逐漸走向衰落,清政府無能去抵抗外國侵略者,便對行商進行榨取,許多行商破產,鴉片戰爭不但摧毀了一位世界首富,還令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廣東行商隨著炮灰也化為了灰燼。

責任編輯: 潤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