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經濟運行的「大關口」即將來臨(圖)
——中國近期的市場共振預兆
【看中國2016年07月28日訊】筆者在2015年三季度說:2015年四季度開始,大問題開始顯現。筆者相信,從去年10月開始,中國正在開始一次重大事件的醞釀期。
以往,中國經濟生活中也曾經出現過M1增速大於M2增速的情形,但那是經濟上行週期的波動形成的,但本次卻完全不同,是一種經濟下行週期形成的經濟現象,含義自然不同。
近一年來M1、M2增速的變化數據如下表:
中國的M0、M1、M2所代表的含義是(與美國有一定的差別):M0代表流通中的現金;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有漲價風險;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有經濟過熱的風險。上面圖表裡數據變化說明瞭什麼,答案已經分曉。
在歐美經濟體系中(他們的M1、M2的含義與中國略有不同),M2增速比較長時間處於低位而M1增速較高的時候,意味著市場不再創造信用,也就意味著經濟危機即將到來。但是,在M1增速上升的初期,由於市場中流通的現金增長,一般會繼續推動資產價格(股市、樓市)。但是,當M1增速超過M2增速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形成經濟危機(或其它類型的危機)。耶倫曾經談到,2007年底,美國經濟似乎不再創造信用,於是2008年9月發生了次貸危機。
中國的M1、M2體系表面上與美國有差別,但本質上是一樣的。當經濟生活可以創造信用也即資本投資回報率比較高的時候,就會推動存款定期化和長期化、信託類存款增長,等等,帶動M2增速上升;相反,M1增速上升。
由此就可以看到,中國M1增速從去年10月就開始超過M2增速,說明經濟生活中(尤其投資)產生信用的能力不斷下滑,而現金和活期存款不斷增長。由於去年四季度處於這一過程的起始階段,當現金和活期存款不斷增加的時候,就會推動資產價格,在中國當然是推動房地產。但這種推動作用,按規律來說一般只能持續一年左右。因為經濟生活不能創造信用,意味著不再創造財富,當實際購買力耗盡時候,這一時期就結束了。但中國有自己一定的「特色」,那就是人民幣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這限制了資本的自由流出,央企也可以不斷製造地王,維繫資產價格,這些或許可以延緩這一天的到來,但難以改變結果。
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資產價格在高位維持的時間越久,經濟生活中創造信用和財富的能力越低,因為不斷高漲的資產價格就會持續擠壓製造業等其它產業,最終的趨勢和結局就難以改變。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分析師預判央行將降息或降准。當市場不能創造信用的時候,央行放水也不過是為了維持資產價格泡沫,這屬於龐氏騙局的性質。
未來,央行最有可能採取的辦法是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狀態,同時,加強資本管制。此時,並沒有其它的辦法可供選擇,比如:如果依舊使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在民間投資不斷下滑的情況下,財政投資將唱獨角戲,這需要龐大的財政投資,以今天的財政狀況,顯然是不現實的;同時,企業的經營狀況不斷下滑,需求下降,這些基礎設施投資的效率非常低,壞賬的壓力將更大,地方債的危機將繼續深入。
以上是面。
但問題的嚴重化往往是點的作用而引發的。遼寧的問題在全國就屬於局部的點。遼寧上半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88.2億元,同比下降18.6%(上海廣東北京上半年的財政收入增長比較多,筆者認為是得益於房地產在上半年的繁榮,也得益於需求比較好。後者尤其是廣東,當需求比較好的時候,民間投資就比較積極)。從遼寧的月度數據來看,負增長的趨勢在加大,前4個月、5個月財政收入增幅分別為-6.4%、-8.6%。2013-2015年58家遼寧城投公司新增長期貸款和債卷融資之和分別為320億、184億、10.42億,財政收入以如此的速度下滑,意味著財政對於各種融資的擔保能力徹底喪失,遼寧將很快被融資市場所拋棄。那時,原有債務就難以到期償還,集體違約的情形也就發生了。山西的情形與遼寧非常近似。
當這些省份大量違約的時候,意味著全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將劇烈收縮,考驗資產價格和經濟運行的「大關口」也就到了。
未來一兩個季度,很可能發生點與面共振的情形。
----------------------------------------------
附:關於M0、M1、M2
在薩繆爾森的《宏觀經濟學》中,M1=現鈔+支票;M2=M1+儲蓄存款。而在英國的銀行體系中還有M0、M3等項目。
M0=流通中現金;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公開資料,中國是以M0、M1、M2為框架體系,都是貨幣供應量的範疇,並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中國現階段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M0:流通中的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流動性最強;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鬆緊變化,是經濟週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其流動性是最差的。
毫無疑問,中國是模仿國外的所謂現代銀行管理、統計體系設立的M系統。但在中國,實行了多年的M系統僅僅是模仿,而沒有實際經濟意義。比如,中美兩國的M系統,若M1數值相同,則美國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就是M1,而中國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則要遠遠小於M1。這個差別使中國經濟單位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而美國相對於中國則有充裕的貨幣。造成這個差別的原因在於,中國的支票不能直接兌換成現鈔,儘管它是貨幣。
再比如在M2項目下,若M2相同,則中國的儲蓄額很大,但流通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卻很少,因為中國的M2被高額儲蓄佔掉了,而美國卻幾乎全部是M1(美國儲蓄率很低)實際也就是全是M0,即絕大部分是現鈔,市場有經濟意義的貨幣充足。而中國卻是嚴重缺少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市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