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40歲左右,腎精氣就衰減了一半。(網路圖片)
《黃帝內經•素問》有云:「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素問•陰陽應像大論》)意思是說,人到40歲左右,腎精氣就衰減了一半。一個人先天的腎氣盈虧,即出生時所帶來的腎氣有多足,決定著此人五臟的盛衰和壽命的長短。中醫認為「腎」為人體的先天之本,除其本身的功能外,還包括腎陰、腎陽,人到中年這種先天帶來的「腎氣」已經消減了一半。
一般來說,男子在40歲左右腎氣逐漸衰落,女性則多在35歲前後、腎氣就開始由盛轉衰。腎氣衰落的臨床表現多為:掉頭髮、牙齒枯槁、面色焦枯,許多人開始出現虛火的表現,如手腳心發熱、或頭昏腦漲、口乾舌燥、躁動煩熱,或心悸少寐、驚惕不安,或陽興夢遺、腰酸、腰膝酸軟、小便色黃等。這樣的人是腎陰受損,需要養陰。
在當代,「年四十、陰氣自半」陰虛上火的年齡段已大大提前,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加速了自身腎氣的損耗。比如,長期熬夜、用腦過度、沉溺酒色、縱欲無度、暴飲暴食等。有的人為了「留住青春」採取了很多錯誤的做法,如男性濫用壯陽藥,女性塗抹含激素的化妝品,對身體造成很大損害、也增加了罹患癌症的風險。
靜心養心防虛火古代中醫保養陰精的辦法,主要體現在「靜心節欲以制君相之火」,同時節慎飲食以顧護後天之本──脾胃和慎燥熱以防劫陰。節制飲食以保護好身體的後天之本──脾胃,不吃太多太過辛辣食物、以防止耗傷陰血。
「金元四大家」之一、元代名醫朱丹溪認為,人體中存在著「火易亢水易乏」陰陽消長的因素,陰氣難成而易虧。他認為,外事時時感應於心,五志六欲七情又都統之於心,心動則君火動。保養辦法是息心靜慮,「正心、收心、養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動於妄也」。
《內經》「恬惔虛無,真氣從之」。「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水主靜,火主動,水火高下相召,動靜相制。君火妄動,會下耗腎水,「君火不妄動,相火惟有稟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飛走之狂勢也哉?」所以,意識上的寧謐,精神上的清靜,能夠起到制火的作用,從而養陰制虛火。
節欲養生制妄動
人之情慾無涯,易虧於陰。(網路圖片)
中醫認為,相火妄動的主要原因是情慾的放縱,火的亢奮和陰精的耗損。人之情慾無涯,易虧於陰。制約相火,不使妄動,方法是「遠彼帷薄,放心乃收。」去雜念,戒嗜欲,勿耽心於聲色,恣情縱欲,就能控制相火妄動。
節欲避四虛之時
人體髒氣衰旺應天地四時陰陽消長的原理,學會避一年之虛、一月之虛、一日之虛和平素之虛,就能延年益壽。古人說「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就是說40歲以後性生活要兩週一次,不可過頻,以免損傷腎精。
最後,要積極治療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多為肝腎陰虛,會加速腎氣的損耗,因此必須注意。
四時年月日之虛和平素之虛
一年之虛,即一年當中的四、五、六、十、十一月,也即丹溪說的「夏月火土之旺,冬月火氣之伏,此論一年之虛耳」。
古人認為: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時,人之五臟六腑亦應之而衰旺。四月屬巳,五月屬午,為火大旺,火火刑金(克肺)。六月屬未,為土大旺、脾土旺則腎水衰。金為水之母。所以,古人於夏,必獨宿而淡味。
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火氣潛伏閉藏,為來春生發升動之本。若於此時恣嗜欲以戕賊,至春升之際,下無根本,陽氣輕浮,必有溫熱之病。《內經》說「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溫」。
一月之虛,根據月亮的半圓,上弦:月亮在太陽東90度時,可看見月球西邊的半圓,稱上弦;為夏歷每月初八、九日;下弦:月在太陽西90度時,可見月東邊半圓,稱下弦,為夏歷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上弦、下弦,是一月之虛。
一日之虛,凡遇「大風大霧、虹霓飛電、暴寒暴熱、日月薄蝕、憂愁忿怒、驚恐悲哀、醉飽勞倦、謀慮勤動,皆為一日之虛」。
平素之虛,常指病患初退、瘡痍發作階段。
當此四虛之時,保養上就要暫遠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反之,犯此四虛,會出現嚴重後果。
「春末夏初,患頭痛腳軟,食少體熱,仲景謂春夏劇,秋冬差,而脈弦大者,正世俗所謂疰夏病」,沉溺聲色、邪思淫慾、精神頹廢、食少納呆、腰膝酸軟,口苦眼乾等等,這些情況都可歸結為犯四虛之故,均與欲動損陰有關。如果不絕其邪念,治之無功也。
責任編輯: 蘇菲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