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適才適所的「天職」?(圖)
如何發現適才適所的「天職」?
常常幻想未來的景象,幻想自己可能會成為的角色,或許是詩人、預言者、畫家等等。然而這些都不算什麼。我存在的意義並不是為了寫詩、預言或作畫,任何人生存在的意義都不應只是這些,這些只是細枝末節。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
無論他的歸宿是詩人還是瘋子,是先知還是罪犯–這些其實和他無關,毫不重要。他的職責只是找到自己的命運–而不是他人的命運–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對大眾理想的懦弱回歸,是隨波逐流,是對內心的恐懼。
新的境界在我心中冉冉升起,森然、神聖。我曾無數次有模糊的預感,甚至還曾將其以語言道出,但直到此刻,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它的意思。這是自然的嘗試,是自然向未知世界邁進的一次嘗試,或許它會打開新境界,或許會一無所成。然而,讓這一次嘗試從遠古的深淵中誕生,讓我的心感受到它的意志,並將其轉化為我的意志,這就是我的天職!
「天命」一詞,在日本稱之為「天職」,也就是上帝交給你的工作。日本人相信,工作是決定一個人生涯發展的主要核心,沒有好的工作,就不會有好的人生,而好工作的定義,就是「適才適所」的工作,而不是單純有「興趣」的工作。一個人的興趣符合自己的適才適所,那是最幸福的人。
有很多人問我,興趣與天職,究竟要如何分辨?怎樣才能找到適才適所?事實上,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天職,首先必須釐清興趣與天職的差異,以下幾點差異可以提供大家做為檢視的依據:
興趣是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不需要在乎別人的感覺;天職是上帝交給你的工作,你必須以這個工作去服務別人,創造自己的工作價值,必須與別人合作分享,除了自己快樂,也必須讓別人快樂。換句話說,興趣只要「獨樂樂」就可以,但天職卻必須「眾樂樂」。
興趣不一定要創造財富,不一定要與賺錢有關,也不必考慮投資報酬率,但是天職卻是你養家活口的技能,必須考慮自己的能力、貢獻及收入等現實問題,生涯規劃不能只憑興趣,興趣往往不能當飯吃。
興趣隨時可以朝更夕改,隨性隨地改變,但天職卻必須考慮天長地久,長伴終生。興趣可有千百種,但正常人的天職一生不會超過3個。(一個人一生有3個以上專業者,代表他沒有專業。)
興趣沒有壓力,只要你不喜歡,隨時可以放下,如果你今天去學跳阿拉伯舞,覺得太累了,明天就可以選擇不去跳,對他人沒有重大影響。但天職卻是有壓力的,必須不斷升級,敦促自己成長進步,否則對公司、同事及客戶可能會造成影響。
興趣沒有年齡限制,你可以到60歲才開始學唱歌,沒有人會有意見,但天職卻有年齡限制,越早起步累積經驗越豐厚,成功機會越大。60歲才開始學藝當歌星,成名機率恐怕少之又少。
興趣沒有標準,它的專業度高低可以不受檢驗,但是天職卻有業界的標準,而且專業度必須受到他人的評估與檢視。
每個年青人都想追求成功,也都很嚮往「樂在工作」的意境,但總找不出其中的奧秘。但從許多成功者的傳記或演講中,可以發現他們能夠成功或樂在工作,是因為比其他人更早發現他們適才適所的「天職」,所以可以集中精神與心力去追求某項專業。
如王建民從小認定打球是他的天職,亞都麗致飯店總裁嚴長壽20幾歲就想要從事旅遊飯店業,他認定「服務業」就是他的天職。服裝設計師吳季剛從小喜歡玩芭比娃娃,從高中就進入設計學院,他認定「服裝設計」就是他的天職。越早認識自己天職的人,工作迷惘較少,成就機會越大,工作滿足感也較高。
日本人的工作流動率低,敬業服務精神堪稱世界第一,也與此觀念息息相關。找到自己適才適所的「天職」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總之,一個人必須學習從「能力」中找出「興趣」,再從「興趣」中找出「天職」,這是最務實、最快樂、最穩健的職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