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修煉文化:斷絕與從生(圖)
歷朝歷代的儒道思想等神傳文化,都鋪墊了我們心中向佛的意念。(圖片來源:Pexels)
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學說,以及延伸為社會具體表現形式的儒釋道三教作為中華神傳文明中的主流代表,在中華歷史長河中一直伴隨著共生而又互有爭鬥的表現。這種表現,以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三武一宗」滅佛為最。
道家的思想源遠流長,一直可以上溯到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而其真正被人所廣泛認識,還是源於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儒家思想產生於先秦「百家爭鳴」那個輝煌的時代,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因符合了帝王治國的需要,自此被立為帝王統治正統思想,並深刻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朝代更替。
道儒關係密切
道家和儒家自古以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繫,孔子就曾問禮於老子,那麼道家和儒家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學者站在思想學說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認識,但唯有站在修煉的角度看,才能洞其實質。
在《史記》中,有一段老子說給孔子的話,「子所言者,其人與骨已皆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這段話聽起來簡單好像並不容易理解很深,那麼在《八仙得道記》中,呂洞賓的一段白話正好可以作為這段話的註腳:
「孔聖之學是入世正道,其言平易近情,可供為人楷模。人人如此,天下暫可太平,而非永久常治之道。至於出世妙義,還在老君《道德經》內,人人習之,則萬年常治,永無亂事。此中至理,正是我人所應服膺,而今人反忽視之,以為異端之教。還有許多玄門要旨,道術正宗,皆人生最高學問。今之自命通人者,反鄙而勿道。此大道所以不行,而天下所以常亂也。」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歷史上不管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還是後來帝王崇道、崇佛的行為給儒教帶來的暫時抑制,其實都沒有讓儒家思想及儒教正統得以斷絕,哪怕是在歷史上發生的幾次異族入侵漢族國家的時期,最後都是儒家的正統思想影響和融合了異族的文化。
法難:佛道相爭
中國佛教歷史上的四次大法難,北魏太武帝廢佛六年,文成帝繼位後,詔復佛法。北周武帝滅佛五年,宣帝、靜帝繼位後,佛法又興。唐武宗會昌滅佛六年,宣宗即位,佛教復興。後周世宗滅佛四年,北宋代後周而興後,佛教再興。
縱觀佛教的這幾次法難,既有佛道相爭的因素,如北魏太武帝、唐武宗好道,北周武帝禁佛抑道,獨重儒家,周世宗略通書史黃老。而站在修煉的角度看,這也是給後人留下的反面教訓,對正法的迫害,必然給迫害者帶來惡果,四次滅佛,短則四載,長不過六年,佛教都在迫害主導者身死後很快復興,這是從表面上看。而從實質上說,其實滅的不過是宗教形式,拆寺廟、僧尼還俗等等,對佛法本身是無法用世俗的手段消滅的,而佛教在中國歷史上的這些承傳過程,其實也是留給後人今天能認識正法的參照。
再從另一個角度說,道教佛教不過是修煉的兩種世人皆知的形式,佛教說有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修佛;道教說有三千六百法門,皆可以入道。
那麼在民間,在不同層次其實一直有其它的修煉形式不為人所認知,歷朝歷代也從未斷絕過。古時的修煉人既不管世間事,世間事也影響不到他們身上,但他們的修煉故事卻一直有在民間,在不同層次以口耳相傳或秘密的方式流傳下來,並在世人的演繹中形成神話或民間傳說。
中國人骨子裡內心深處都有著向佛向道之心,這實在是源於我們民族承傳久遠不曾斷絕的神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