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借殼操作的方式有坑害股民之嫌(圖)

【看中國2016年05月09日訊】5月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消息稱,近三年已經有在國外上市的5家紅籌企業通過並購重組在A股上市,市場上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這類企業回歸A股有較大的特殊性,特別是對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應該高度關注,證監會注意到市場相關反應,目前證監會正針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


證監會或將對中概股回歸A股做出限制。(圖片來源:證監會微博)

這意味著中國概念股(中概股)借殼、重組、IPO均可能有限制,該消息造成相關中概股股價跳水。也分析認為,中概股通過回歸的方式上市後股價過高,有坑害股民之嫌。

中概股是指在海外註冊和上市,但最大控股權(通常為30%以上)或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隸屬於中國大陸的民營企業或個人的公司。

綜合大陸媒體5月6日報導,一位長期關注中概股的券商研究人士稱,對於私有化價格溢價率較高,和最近幾年沒有盈利記錄的中概股來說,其私有化進程可能會終止,或者會下調私有化價格。

有消息人士透露,證監會於3月底曾跟個別券商負責人探討過是不是要對借殼降溫,其中討論到中概股高溢價私有化,而回歸A股時又再漲價時表示,「有些坑A股公眾股東的感覺」,因此未來借殼的總體趨勢肯定要有所收緊,但對優質企業應該影響不大。

有別於大陸企業能直接借殼,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為VIE(協議控制)結構,因此要回歸A股,就需要先私有化,再透過股權變動去解除VIE結構,重組成內資企業才能購買A股殼。

以去年底成功借殼的分眾傳媒為例,其私有化作價35億美元,當中包括美國銀行等提供的15.25億美元為過橋資金;完成私有化後,再引入春華資本等大陸投資基金,將境外股權移至境內去拆解VIE,同時也可償還過橋貸款和讓部分原股東套現退出,最後再以457億元人民幣買下殼股,完成回歸上市。

分眾傳媒美國退市時市值約180億元人民幣,到其回歸A股,市值經過不斷漲停後,飆升至逾1900億元人民幣,相差10倍以上。

因為在美國上市市值被指低估,近兩年來愈來愈多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提出私有化,例如分眾傳媒、奇虎360、陌陌等。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對此表示,在註冊制被暫緩及新興戰略板遲遲未有進展下,中概股回歸只能選擇較費時的IPO或直接借殼,加上有分眾傳媒去年12月借殼回歸成功例子,令到大陸殼股突然有價有市,「山雞變鳳凰,殼價大幅炒高,間接推高了中概股的回歸成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