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代始皇帝 秦始皇「焚書坑儒」真相(圖)


萬代始皇帝:秦始皇「焚書坑儒」真相。(網路圖片)

一提秦始皇,很多中國人便想到「焚書坑儒」,並將其當作秦始皇殘暴,毀壞歷史、文化之所謂依據。其實「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滅六國後為統一思想、保護神傳正統文化、正道修煉而採取之兩項重大措施。

焚諸子百家莠垢 保護正統文化

春秋戰國時,諸侯紛爭,戰亂不斷。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一百四十多國。隨著諸多小國被吞併,最後只有七個較強國家留下來。此時的思想文化空前活躍,各種思想流派、學派「諸子百家」、「九流十家」紛紛出世,真假、良莠、正邪,混雜難辯。

秦始皇雖然武力征服了六國,仁慈所致,並未趕盡殺絕,六國中妄圖恢復過去勢力者大有人在。利用思想、文化干擾,欺詐、行騙、詆毀新政、干擾正道,以至復辟,秦始皇為保護正統文化、統一規範原六國民眾文化勢在必行。

召文學方術士甚眾 欲以興太平

秦始皇從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統一政權開始,到實施所謂焚書之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八年間,從六國宮廷和民間蒐集了大量古典文獻。同時徵聘七十多位學者,授以博士之官。召集兩千餘學生於博士官之下,命為諸生。對古典文化清理甄別,去偽存真。

秦始皇說:「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秦始皇對諸位博士優禮備加,「尊賜之甚厚」(《史記.秦始皇本紀》)。

廣採眾議 別黑白而定一尊

丞相李斯上書皇帝曰:「過去天下散亂,沒有能統一之者,所以諸侯並起,語皆道古而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而私學乃相與非法教之制。聞令下,即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接受了這一建議。

當時所焚之書包括兩部分:統一前列國史記及百姓私藏《詩》、《書》與百家語。至於秦國史書、博士官珍藏圖書與百姓家藏醫藥、卜筮、種樹等技藝之書,則不在此列。所禁書籍都務必在三十天以內上交處所官府焚燬。為此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等。

書籍,包括明令燒燬者,在朝廷中都留有完整備份。宋代朱熹也云:秦焚書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如說「非秦記及博士所掌者,盡焚之」,則六經之類,他依舊留得,但天下人無有。若想查詢、研學,政府及博士手中都留有完整檔存。

方士行騙 惹始皇大怒 遭坑殺

秦始皇焚書後一年,又發生後世所謂之「坑儒」。這兩個事件,看似不同,卻有聯繫,依然要歸結到當時一些所謂「儒生」。這幫「術士、方士、腐儒」並非僅宣傳某種思想,他們所作所為是權力訴求,為恢復其舊國勢力。當他們「入則心非,出則巷議」時,並未遭到坑殺。可見秦始皇當時只是禁止其言論,而未採取行動。直到這些術士、方士及腐儒們被證實以方術行騙,並詆毀新政,才惹得始皇大怒,將那四百六十七個「術士、方士及腐儒」坑在咸陽。

事件由兩個方士畏罪逃亡引起。秦始皇不僅自己修煉、養生,對方術和方術之士也十分尊重,常和他們一起討論神仙、真人、長生修煉之理。一些方士、術士,如侯生、盧生之徒,打著為秦始皇採藥煉丹、尋覓仙方為名,揮霍錢財,屢次行騙。秦法規定:「不得兼方,不驗,輒死。」侯生、盧生見騙術敗露,密謀逃亡。逃亡之前,《史記》中記載,侯生、盧生非議始皇,諸如:「始皇為人⋯⋯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上樂以刑殺為威」,詆毀、謾罵秦始皇。

始皇知道後大怒:「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史記.秦始皇本紀》)

千古一帝,萬世豐碑

焚書坑儒」究其原委,「坑儒」,就是對騙人、騙財、擾亂新政等術士、方士及腐儒之一次清除。漢代王充對「坑儒」有如下看法:「坑儒士,起自諸生為妖言」。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清理百家紛擾造成之思想文化莠垢,清理一騙人行詐之術士腐儒,讓正統文化得以流傳於後世而綿延不絕,秦始皇順天時、應地利、符人和,治百亂於一瞬,為華夏千古保正道、固良基,是雄才大略、胸襟非凡之千古一帝,其仁慈寬容、待人以誠,遠超一般帝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