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紋,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圖案。(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十二章紋,是古代的服飾等級標誌,指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圖案,它們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彞、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稱「十二章」,繪繡有章紋的禮服稱為「章服」。
十二章紋最早而又全面的記載,出現在《尚書•益稷》。東漢初,章服制度確立,從此以後直到明清,十二章紋作為帝王百官的服飾紋樣,一直延用了近兩千年,只是十二章位置、色彩略有變化。
十二章紋發展歷經數千年,每一章紋飾都有取義,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徵著帝王皇恩浩蕩,普照四方。
山,代表著穩重性格,象徵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龍,是一種神獸,變化多端,象徵帝王們善於審時度勢地處理國家大事和對人民的教誨。
華蟲,通常為一隻雉雞,象徵王者要「文采昭著」。
宗彞,是古代祭祀的一種器物,通常是一對,繡虎紋和譐紋,象徵帝王忠、孝的美德。
藻,象徵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潔。
火,象徵帝王處理政務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歸上命之意。
粉米,就是白米,象徵著皇帝給養著人民,安邦治國,重視農桑。
黼,為斧頭形狀,象徵皇帝做事幹練果敢。
黻,為兩個「己」字相背,代表著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美德。
十二章紋是封建輿服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封建等級制度的體現,自開始出現,雖歷經兩千多年的朝代更替,因其意義深刻,始終保持著原始的形態,幾乎沒有改變,這也是其他普通裝飾圖案無法比擬的。
責任編輯: 飄蓬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