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情真!清帝親筆訴說對寵妃的愛戀(組圖)
帝后的宮闈生活,向來是吸引大家關注的題材。尤其是當主角是擁有迥異性格,自幼受到多爾袞的過分壓抑,加上缺乏了孝莊太后的母愛,有著一段又一段旁人難料、極不平伏的人生的順治,那就會有更多吸睛的題材可供探索了。只是,此文主調不在梳理順治幾度想閃躲的理政生涯,亦不在分析哪些外在因素形塑出順治的自我箝制與暴烈夾雜的極端性格,而是專究在順治與董鄂妃的互動,這兩人絕對是公不離婆,秤不離陀的親密關係。
彼此越是密不可分,越是可以從兩者的互動,來知悉牽動他們的原因何在。在攝影技術發達的時代,我們能夠透過影片、照片來憶想從前。即使舊景難復,故人不在,過往累積的記錄依然會是最好的追想媒介。因此,借由文獻記載、古物等路徑,我們依舊能夠遙遙地臆想、拼湊古時候的景況。單從旁人所言來瞭解事實,尚欠客觀,因為尚且欠缺當事者的主觀定論。深深愛著董鄂妃的順治帝親筆撰寫的《御製董鄂後行狀》,即是研究這位大清帝王因何對一名女子如此痴狂的第一手資料。
董鄂氏──順治的寵妃
世間難覓知己,身居高寡帝位的順治欲得一體己者,更是難上加難。因此,當他擁有牽動著他心弦的董鄂妃之後,對她是加倍地好。董鄂氏在順治心中佔據獨一無二的位置,不僅是宮內者人人盡知,宮外的百姓一定有所耳聞,那是因為董鄂氏以「高齡」進宮後,地位就以飛快的速度晉升著,連帶她的父親鄂碩亦隨之攀升。順治甚至鍾愛到想廢除皇后,改立她為後。在貌美后妃如雲的後宮中,董鄂氏受到帝王如此真實地厚愛,實屬歷史上的罕例。
順治在失去董鄂氏後,慌亂失措到幾近崩潰,數次不顧大清禮制。不僅再三要求禮臣重擬諡號,在追封董鄂氏為孝獻皇后後,依舊心有所愧,只因「溫惠端敬」比皇后的「天」、「聖」二字較低。此外,順治居然還派令八旗的二、三品大臣抬著董鄂妃的梓宮,從皇宮移至景山觀德殿。他還以國喪時才會出現的藍筆在批閱奏章,時間長達數月。據說若不是經過勸阻,順治還預備賜死多位太監、宮女,以便讓他們去服侍愛妃。順治還令大學士、內閣學士編寫董鄂氏傳及語錄。
順治於《御製董鄂後行狀》中,訴盡對董鄂氏的懷念。(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悼文滿載寵妃之德言賢行
有了上述實例,不難想像四千多字的《御製董鄂後行狀》會滿佈多少沈重悲痛,以及訴不盡的追憶。董鄂妃之所以成為順治帝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血肉,主因絕對是她體悟身為一國之君的艱辛,懂得共同承擔與從旁協助,因而緊緊抓攫了帝王的心。
《行狀》中提到:董鄂妃性格溫婉,崇尚儉樸,對上對下皆盡力勞心,對宮闈的大小眷屬皆一視同仁。當太監宮女惹得順治不悅,董鄂妃還會據典引喻,設法讓夫婿氣消。若獲順治賜物,她即不吝惜地賞給下人。董鄂妃謙和地以禮待人,甚得人心,連日後培育出康熙大帝的孝莊太后亦十分讚揚。皇太后見董鄂氏侍奉她如同親母般,而心慰地讚嘆她居然比皇帝照料得還要慇勤盡心。
董鄂妃與順治的相處
董鄂妃對待順治更是上心,見夫婿面展不樂,即上前詢問,盼帝露笑顏。董鄂妃還會派人款備夜宵,親自在旁服侍,併進而勸諫順治與臣子一齊用膳,在恩寵於臣時,亦可拉近距離。當她見順治於慶典節日時多喝幾杯,不忘叮囑隨侍太監多照料順治安寢,以利舒緩酒力。她還因為憂慮侍奉不周,夜裡前往順治寢宮,整晚看護著,直至順治酒勁退去,方才離去。每當順治騎馬馳騁,董鄂妃都會相當憂慮,唯恐馬足傷了龍體。每當順治聽完日講官講課後,董鄂妃都要求順治複述所學的經史內容,只盼順治理解道理、默記於心。當董鄂妃失去了父親與兄長,縱然傷痛卻只是告訴順治,自身不敢悲慟,以往只常憂慮親人恃寵而驕,毀了聖譽。
董鄂妃雖為一女流,卻懂得勸誡帝王勿因群臣結派成幫而惱怒,既然都是為了國事,就平心靜氣地尋方覓法讓百官順服。她還勸導順治不可輕待奏折,即使是遵照舊例亦得謹慎審核,並深切囑託順治能夠慎重審查將要被執行秋刑者,以免有疏漏。然而,當順治邀她一同批閱奏章,董鄂妃則致謝拒絕道:「妾聞‘婦無外事’,豈敢以女子干國政?惟陛下裁察!」董鄂氏謙恭仁厚地勸諫,甚合順治的心意,有了賢妃的輔助,順治得以專心治理朝政。
文長情真,無一修飾
向來不信佛的董鄂氏,在聽順治講述了禪宗經典後,開始專心參悟禪理,這更加深了兩人的心靈互動。董鄂氏幸得佛法,病逝前言行舉動不亂,面目安詳,端坐念佛號,而她只再三言說,不希冀順治與皇太后因之難過。文中,順治以多則實例鋪陳出董鄂氏的賢能才德,詳述她足以為後、得以拼敵廢後之因。文末,順治還澄清無一辭虛飾,自己只不過將董鄂氏的美德展述了一些些而已。
讀完長長的悼文,只覺得字裡行間透發著痛失知己、對於生命愛侶的追思,那是再真切不過的情感了!在那個伴君如伴虎的年代,若缺了董鄂氏寬厚的提點,不知性格難測的順治,何時會在難耐帝王生活而過分壓抑之下,突然來個情緒失控,做出連孝莊太后都難以挽回的決策。
一位女子在帝王眼中,竟然儘是良好的品德,竟然被稱讚得如此高潔,令人不禁揣度、臨摹這對伴侶的相處。意想董鄂妃每見順治即提問「一口氣不來,向何處安身立命」之句,順治則回以寵妃滿足的淺淺一笑。兩人不言而喻的默契,兩人互動的畫面,想必美好萬分,那亦會是眾人嚮往之境。人生得此佳侶,擁此良景,還有何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