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43 年,鄭武公病死,年僅13歲的寤生即位,即鄭莊公。莊公在位長達43年,治國很有魄力,處理王室和其他諸侯國的矛盾較有分寸,國勢不弱,不好戰,戰則往往取勝。後世史論家有稱武公、莊公時期的鄭國為春秋初期之「小霸」。
當初,鄭武公在申國娶妻,名叫武姜,生了莊公和共叔段兩個兒子,莊公降生時是腳先出頭後出的,這是難產,使姜氏很驚訝,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並且很討厭他。姜氏喜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不肯答應。
等到莊公繼位為鄭國國君,姜氏請求將制地作為共叔段的封邑,莊公說:「制地是形勢險峻的地方,東虢國的國君虢叔曾經死在那裡。其他地方都可以聽命。」於是姜氏又改請求封京城(鄭國都邑,今河南滎陽東南),讓共叔段住在那裡,稱他為京城太叔。祭仲說:「凡屬國都,城牆周圍的長度超過三百丈,就給國家帶來禍害。先王的制度:大都的城牆,不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城的城牆不合法度,這不是先王之制,您是不能忍受的。」莊公說:「姜氏要這樣,怎麼能避免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怎麼會得到滿足呢?不如及早作安排,不要讓她滋生事端,一旦蔓延就難得對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鏟除掉,何況是您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姑且等著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邊境既聽莊公的命令,又聽自己的命令。公子呂(鄭國大夫,字子封)說:「國家不能忍受這種兩面聽命的情況,您打算怎麼辦?您要把君位讓給太叔,下臣就去事奉他;如果不給,那就請除掉他,不要讓老百姓產生其他想法。」莊公說:「用不著,他會自食其果的。」
太叔又收取原來兩屬的地方作為自己的封邑,並擴大到廩延地方。子封說:「可以動手了。地盤大了,將會爭得民心。」莊公說:「不義、不親,地盤大了,反而會崩潰。」
太叔加固城牆,積聚糧草,修整兵甲,備齊士卒和戰車,準備偷襲鄭國的都城,姜氏則打算作為內應打開城門。莊公聽到太叔起兵的日期,說:「現在可以了。」就命令子封率領二百輛戰車進攻京城。京城的人叛亂反對太叔。太叔逃到鄢地。莊公趕到鄢地進攻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又出逃到共國(今河南輝縣)。共叔段名段,因最後出奔共,故稱共叔段。
《春秋》說:「鄭伯克段於鄢。」太叔段所作所為不像兄弟,所以不說「弟」字;兄弟相爭,好像兩個國君打仗一樣,所以用個「克」字;把莊公稱為「鄭伯」是譏刺他沒有儘教誨之責。鄭莊公在十年以後,還在為這件事自責。《左傳·隱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其餬口於四方。」
鄭莊公就把姜氏安置在城潁地方,並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不久以後又後悔這樣說。
潁考叔是潁谷地方的封疆長官,以孝聞名,他聽說了這件事情後,獻計於莊公。莊公賜他食物,他放下肉不吃。莊公問他,他回答說:「我有母親,都是品嚐我的食物,從沒有品嚐過君主的羹,請求能贈送給她。」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贈送,惟獨我沒有啊!」潁考叔問敢問為什麼這麼說啊?莊公告訴他原因,並告訴他自己後悔了。潁考叔說:「這有什麼難的啊,就打隧道到直到挖出泉水,然後再相見,誰說不可以呢!」莊公聽從了他的建議。
莊公進了隧道,賦詩說:「在大隧中相見,多麼快樂啊!」姜氏走出隧道,賦詩說:「走出大隧外,多麼舒暢啊。」於是母子和好如初。
君子說:「潁考叔真是純孝啊,愛他的母親,擴大影響到莊公。《詩經》說:‘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孝子的孝心沒有窮盡,永遠可以影響給你的同類。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吧!」
(《左傳》)
責任編輯: 李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