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意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樂帝朱棣在這裡率領大軍渡過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邯鄲——城市名押an韻,邯鄲意為「邯山至此而盡」,鄲同單,「單」意思是山脈的盡頭,邯鄲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戰國邯鄲為趙都,魏縣為魏都;漢代與洛陽、臨淄、宛、成都共享「五大都會」盛名;漢末曹魏在臨漳建都,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城;北宋,北京大名府成為北宋北京;清代,大名府為直隸省第一省會。
秦皇島——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島,秦皇島是中國唯一用古代帝王稱號來命名的城市。
出土的文物證明,五、六十萬年以前,這裡便有人類居住;山海關區孟姜鎮的小毛山新石器遺址,山海關區高建莊的將軍臺新石器遺址,又證明了新石器時代,這裡的先人已掌握了較先進的生產工具,創造了較高的文化。
太原——取「廣大的平原」之意,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多年建城史,「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都。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長治——長治古稱上黨,「長治」原為潞安府府治所在縣名,得名於明嘉靖八年,明代在此地設置長治縣,取「長治久安」之意。
長治歷史悠久,周顯王二十一年(前348)韓在此首置上黨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一統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黨郡為其一,市區內留存有古上黨郡署大門上黨門和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中軸線長408米的城隍廟潞安府城隍廟。
包頭——包頭由蒙古語「包克圖」演化而來,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頭由此別稱為鹿城。包頭是溝通北方草原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衝,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在包頭地區設九原郡。
烏海——烏達與海勃灣的合稱。
公元前127年(漢元朔二年),漢武帝擊敗匈奴樓煩王、白羊王,收復河南地(轄境今巴彥淖爾市烏加河以南、鄂爾多斯高原),將原有九原郡改為五原郡,又增設朔方郡,郡治在三封縣(今巴盟磴口縣哈騰套海蘇木的陶升井,又稱麻彌圖庫廟古城)。朔方郡下設10縣,在今海勃灣地區設置沃野縣。
東漢末年到三國、晉朝、十六國時期,活動在北方草原的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號稱「五胡」,大多進入長城以南,移居黃河流域。他們互相爭戰或者與中原王朝較量,形成長時間戰亂局面。魏晉時,今烏海地區為西部鮮卑所據,南北朝時為前涼、後涼、北涼所割據。
大連——大連舊稱青泥窪,青泥窪大部分都是山東移民,在山東有一種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褳,大連就是由褡褳演變而來,另一說大連來自俄語「達裡尼」。
大連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開發了大連,1899年開始稱大連。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地區進行了侵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
阜新——取「物阜民豐,煥然一新」之意。
阜新市名源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地設置的阜新縣。其含意有二說。一說是「山阜日新」,一說是「物阜民豐,煥然一新」,當為此地物產豐富、人民逐年興吐之意。1940年置市時,以此得名。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原始文明。早在7600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生息繁衍,因出土「世界第一玉」和「華夏第一龍」,被國內外考古學界稱譽為「玉龍故鄉」,坐落在境內的查海古人類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村」。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已故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蘇秉琦先生,親筆為查海文化遺址提詞:「玉龍故鄉,文明發端」。
盤錦——盤山和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盤根錯節,錦上添花」之意。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域內設置房縣,西晉撤銷。南北朝時期,屬北魏的營州,後為高句驪侵佔。唐平定高句驪後,歸渤海國顯德府。遼代,本境屬顯州奉先軍。金、元、明、清各朝代,本境分別屬廣寧府、路、衛、縣。
本溪——本溪得名於境內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稱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闊下窄,狀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間因杯犀湖名稱過雅又難寫難辨,故取其諧音改稱為本溪湖。本溪五女山山城是高句麗的發祥地、清朝的肇興地。
公元前221年,秦滅燕統一中國後,將全國劃分36郡,本溪市區、本溪縣屬遼東郡襄平縣;桓仁縣屬遼東郡外徼。據《史記·匈奴列傳》載,戰國時期。「燕亦筑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是時本溪市區、本溪縣(指今所轄境域,下同)為燕國遼東郡襄平境內;桓仁縣(指今所轄境域,下同)屬燕國遼東郡外徼,為高夷部族轄地。漢代,本溪市區、本溪縣屬幽州遼東郡襄平縣。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滅衛氏朝鮮,增設樂浪、玄菟繭、真番、臨屯4郡,桓仁縣屬玄菟郡;公元前37年(漢元帝建昭二年)扶余王子朱蒙避難逃亡至紇升骨城(即今桓仁縣五女山,有舊城遺址),建國立都號稱高句麗,為中國少數民族政權:公元3年(漢平帝元始三年,高句麗琉璃明王二十二年)移都國內城(今吉林省集安縣),紇絕升骨城做為高句麗都城長達40年;之後,桓仁地域一直為高句麗部族政權轄地,直至唐代。
長春——意為「長年春色的城市」,東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長春命名城市說明瞭該城的氣候特點是寒冷佔據主導。
吉林——吉林全稱吉林烏拉,滿語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國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在吉林省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約5∼1萬年前出現的「壽山仙人洞」、「榆樹人」、「安圖人」、「青山頭人」,是吉林省古人類文明形成的重要標誌。遠在舜、禹時代,吉林省境內的古代民族就開始與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隸屬性質的貢納關係並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稱「嘉木寺」,在滿語是「驛丞」的意思,意譯為「站官屯」或「驛丞村」。因為佳木斯在古代地處松花江通往黑龍江江口的驛道。
早在6000年前,佳木斯地區就有人類活動。歷史文獻記載,在公元前20世紀夏商之際,肅慎人即在此地繁衍生息,並向中原王朝連年朝貢,接受管轄與封賞。漢晉時代,肅慎改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為勿吉,隋唐時稱為靺鞨,均臣服中原王朝。
煙臺——意為「狼煙升起的炮臺」。
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點建設港口城市,與威海同為中國著名的「雪窩」。
煙臺市因境內煙臺山得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預防倭寇,曾在今煙臺山設狼煙墩臺。早在商、西周、春秋時為萊國地。戰國屬齊國。秦代屬齊郡。漢代屬東萊郡。晉屬東萊國。南北朝屬東萊郡、長廣郡。
青島——因島上「山岩聳秀,林木蓊鬱」而得名,且與「琴島」諧音。青島市市名以古代漁村青島得名。青島市的專名「青島」本指城區前海一海灣內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樹成蔭,終年鬱鬱蔥蔥而得名「青島」,後於明嘉靖年間首度被記載於王士性的《廣志繹》中。
威海——明代在此地設威海衛,取「威震東海」之意。
威海別名威海衛,意為威震海疆。威海是中國大陸距離日本、韓國最近的城市、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海軍的發源地、甲午海戰的發生地,甲午戰爭後被列強侵佔並回歸祖國的「七子」之一。
萊蕪——萊是植物名,俗稱灰菜,蕪指田野荒蕪,古時這裡是一片荒涼的地方,故名萊蕪菏澤——城市名押e韻,菏山與雷澤的合稱,菏澤也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裡發生過「長杓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萊蕪戰役」。
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古稱廬州、廬陽。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