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紙幣與財富如何進行博弈?(圖)
【看中國2016年02月18日訊】筆者的《道德、貪婪、金融泡沫與戰爭》一文只是從宏觀的局面出發,為什麼中國很多政策和學問顯得很空?就源於冠冕堂皇的東西太多,筆者也不能免俗。但是,說的話語是很重的,相信大家都讀出來了。
今日從細微之處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有一位朋友有留言,是這樣說的:「最大的疑問是,黃金1900美元時各國央行也沒緊張過啊???」雖然這句話沒說完整,但我理解的意思是說:既然2011年黃金價格在1900美元的時候不慌張,為什麼今天就需要慌張?央行慌張的含義自然是擔心自己的紙幣變成紙。
舉例來說:假設2013年,俄羅斯的GDP是65萬億盧布(當時的匯率大約合2萬億美元),俄羅斯的M2是48萬億盧布,居民儲蓄是48萬億盧布(數字純粹是為了方便,與實際實不符的)。
先聲明:咱這裡純粹是一個草蜢之人自己的理解,和那些金融教科書的課本無關。
2013年,俄羅斯的GDP可以全部用於償還俄羅斯央行的負債嗎?不能,雖然GDP的數字超過居民儲蓄和M2,但俄羅斯還有外債。但是,在此先不管外債,由俄羅斯央行去管理,去擺平。
俄羅斯央行的負債實際上就通過M2和居民儲蓄等形式表現出來。
2013年,俄羅斯人不必擔心盧布貶值,源於GDP也就是社會創造的財富遠高於居民儲蓄。居民儲蓄中的每一張都必須對應自己的購買力,這也就是盧布代表了財富這個含義,如果盧布持有者手中的盧布,不能實現購買力,盧布就不是完整的財富或者不是財富。此時,俄羅斯居民既然不擔心自己的盧布失去購買力,也對黃金是沒興趣,這有幾個原因:第一,既然不會失去購買力,盧布本身就是財富,那為什麼要換成另外一種表示財富的憑證(黃金)?既沒有這種迫切性也沒有擔憂。其二,盧布持有者會將自己儲蓄進行完全投資,無論是從事實業、購買理財產品還是放在銀行,都是一種投資,因為這些資金最後會轉移到經濟活動中去(比如你存在銀行,銀行貸款給企業),盧布持有者實現了投資收益,保值增值,財富增長,比黃金的優勢更大。此時,無論金價在什麼位置,對盧布都沒有多少威脅。
這裡注意保值的含義,只有盧布可以實現購買力,代表了財富,才是可以保值,保值基礎上才能考慮增值;如果即便盧布的價值有損失,但在投資週期內增值部門超過了損失,也還算有意義的,經常說」跑贏通脹「就是這個含義。如果盧布價值長期穩定,產生的就是投資行為,所以有了巴菲特(你把你的盧布存在銀行幾十年,就是巴菲特的理念);如果盧布的價值損失過快,就沒有投資只有投機,所以,有賭市出現(長期存在銀行,等於自殺)。中國最欠缺的就是這種細節的研究。
還是說回俄羅斯。
可是,現在情形變了,當原油價格下跌的時候,俄羅斯的GDP縮水了。
這帶來的幾個含義:
第一,假設按美元計算,2013年俄羅斯的GDP是2萬億美元,到了2015年,變成了1萬億美元(純粹為了計算,數字與實際不符),可是,如果2013年的盧布兌美元匯率不變化,到今天,俄羅斯的48萬億盧布儲蓄,就大概相當於1.5萬億美元,雖然相當於1.5萬億美元,但俄羅斯人手中是以盧布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含義是你不是向美國買東西,是向俄羅斯買東西,這是主權貨幣的含義),此時,俄羅斯民眾出現了一定的恐慌,原來我手中的盧布沒有對應的財富,部分人不會再將自己的盧布存在銀行,那點投資收益暫不考慮了,先保本要緊,要麼買美元黃金,要麼買食品等,盧布被拋棄,通脹上升、匯率貶值;
第二,換個方式,如果現在俄羅斯的GDP是1萬億美元,可是,經濟增長速度很高,盧布持有者恐慌嗎?恐慌會有,但不嚴重。比如年增長10%,盧布持有人一看,雖然現在央行的負債(居民儲蓄等)與社會財富不對應,我手持盧布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如果俄羅斯每年的經濟增長都是10%,社會財富飛速增加,將來我手中的盧布總有對應的財富產生,所以,俄羅斯有句俗語:」麵包會有的,土豆也會有的「雖然個別人會購買美元黃金,但大多數人是安穩的,加上強人普京的存在,信心更足。所以,此時即便美元升值、黃金價格上漲,估計對盧布持有者的吸引力也不太大,因為投資到經濟生活中的收益是有保證的,而投資到美元黃金上,收益很難說,黃金的價格連伯南克都看不準(真假不論,嘴上是這麼說的),俄羅斯民眾依舊會將絕大部分的儲蓄以盧布的形態投資到經濟生活中;
第三,如果GDP縮水到1萬億美元,可經濟增長速度很低甚至萎縮,此時,投資到經濟生活當中也是沒有收益的(總體),財富總量不足,增量沒有,投資渠道沒了,盧布持有者徹底絕望了,意味著信用貨幣的信心崩了,也別考慮增值,保本要緊,大量地轉換成其他形式,黃金美元歐元都是選擇。普京同志命不好,現在就處於這個爛攤子之中,盧布匯率就成了普京頭上的緊箍咒(雖然他不戴帽子),因為盧布已經不代表財富,正在成為紙張的路上。
所以,在經濟高增長的時期,無論黃金價格高低、央行的負債和社會財富是否對應,對信用貨幣的威脅都不大,黃金只能趴在那裡。經濟低增長甚至萎縮,特別是經濟總量低於居民儲蓄(央行負債大於財富總量),此時,黃金就會站起身來,就會閃光,信用貨幣的信心就會崩潰。此時,如果國際金價上漲,威脅就更大,更容易戳穿信用貨幣的信心把戲。
紙幣與財富,如何博弈?(網路圖片)
這就是紙幣與財富的把戲,信心比黃金更寶貴,屬於扯淡。信心必須建立在堅實的央行負債與社會財富相匹配的基礎上。
如果俄羅斯是一心逐利的民族,普京還有一個辦法緩解自己的處境,那就是老人家自己坐莊,炒起莫斯科、聖彼得堡等一線城市的房子。俄羅斯人一心逐利(不關心盧布的本質如何),就會參與到炒房子的大潮中。既可以維持所謂的經濟高增長,給俄羅斯人一個念頭,未來,自己手中的盧布都會產生對應的財富,安心地拿著盧布;還可以實現投資收益,實現所謂的增值。盧布持有者就不急於將盧布換成美元黃金,暫時支撐住盧布的信心。所以,將地產D的稱號賦予普京,是十分貼切的,因為沒有地產,意味著盧布的信用忽悠不下去。
什麼樣的民眾,產生什麼樣的社會體制,形成什麼樣的騙局,這社會本身不就是遊戲嗎?
可是,這已經不是什麼投資,投資到經濟生活中即產生收益,也推動社會財富的增長。可是,投資到莫斯科的房子上純屬龐氏騙局,一套房子是1000萬盧布還是5000萬盧布,都是一套房子,沒產生財富。但隨著房價的不斷上升,有效需求就會下降,最終也有遊戲玩不下去的時候。此時,新遊戲蹦出來了:發動農民兄弟,都是一樣的戲曲……
但這些,不過都是暫時忽悠而已,不產生財富的機制就只是變戲法,但總比盧布的信用立即崩潰好一些,還可以多當幾天銀行家,變成廢紙鋪的老闆可不是好事。
可此時,如果金價上升,全俄羅斯人就會追逐黃金,普京抓瞎了,戲法玩不下去了。因為黃金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高於所有商品(包括房子),天然代表了財富(從這個含義來說,比房子不知道要高多少倍),數千年來百姓喜愛、信任,有更強大的群眾基礎,普京不抓瞎才怪。
用一句通俗的術語來表達:你把房子忽悠成價值之根,我就告訴市場,黃金才是財富之根。
寫到這,想起天龍八部中「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句話,向金庸先生致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