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的民間習俗「接財神」(圖)
民間迎財神的場面,十分熱鬧。(圖片來源:Pexels)
民間傳説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民間的財神傳説
説法一:
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説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拜。後蔡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為「嵐」字的一個組成部分,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
説法二:
根據《封神榜》所載,財神姓趙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因助紂攻打武王,死後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並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下。他們的職責都與財有關。
道教供奉的財神,也是趙公明。據道教傳説,趙公明本為終南山人,自秦時就隱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後,玉皇大帝封他為「正一玄壇元帥」,簡稱「趙玄壇」。舊時財神廟和各家各戶所供的財神,其尊容頗凶,烏面濃須,怒睜圓眼,頭戴鐵冠,一手執鋼鞭,一手捧元寶,身下還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壇」之稱。傳説這位趙西元帥職掌除瘟翦虐,驅病禳災。凡有冤抑難伸,他會主持公道;人們買賣求財,他可以使之獲利。他原先的職分並不是專職的財神,但能使人獲利,別無他人可以代替,民間便把他看作財神了。過去,財神還有文武之分,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財神。文武之道雖不同,卻都各有財可發。
民間的眾財神
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説法。
五顯財神信仰流行於江西德興婪源一帶。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祐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髮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過年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説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民間的接財神
農曆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盛行於明清民國,迄今猶流傳民間,唯「財神」即所謂趙西元帥,據説早在殷商時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他跑下終南山管閑事,站在商紂一邊對抗義師,不幸陣亡,一道遊魂被敕封為專管迎福納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員小神供其使喚調遣,這就是民間流傳最廣的「五路財神」。
由於有招財進寶的班底,趙西元帥便成了盼望發財者崇仰祀奉的對象。或謂其性懶而散淡,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沒有固定去到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鞭炮,焚香獻牲,趕在前頭迎接他。
不過也有人打聽到這位尊神在生日是農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並不去軋初五的鬧猛,而是改在「財神誕日」悄悄備辦盛祭,指望他從後門溜進來享用。我們現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鋪麵店堂裡置有或大或小的「財神龕」,平日電子香燭火高低明滅,忽於此日悄悄地擺上了四菜一湯,便是已經掌握資訊的明證了。
財神祇有一個,加上下屬四員也只湊成了一個巴掌數,想發財的人卻那麼多,供不應求是明擺的,於是便有人主動出頭,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導致出一幅新的風俗畫──「送財神」每逢初五之日,貧民乞丐三五結夥,戴起面具,扮成財神班底,號稱「送財神」,也叫「跳財神」。主人須當場送上錢幣酬謝,否則便在你家門口或店舖前鬧個不停,徒惹圍觀者嘻笑。因此倒不如破費一點,快把這班「活財神」送走完事。其實,這倒也增添不少歡鬧的樂趣。
近年來結夥跳躍的「送財神」景象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單獨行動:不聲不響走到門前,拿張背面有不干膠的紅紙財神像往門板上一貼,隨即伸手討錢。隨著時代變遷,有的民間習俗亦開始隨之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