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視角】12月份進出口數據是否被注水?
【看中國2016年01月17日訊】2015年12月份進出口數據回暖,但數據引髮質疑。
12月份出口同比增幅從11月份的-7.1%升至-1.4%,高於市場預期,彭博市場平均預測為-8%。根據高盛高華數據,12月份較11月份的季調後環比未折年增幅為3.5%,而11月份較10月份為-1.1%。進口同比增幅從11月份的-9%升至-7.6%,高於彭博市場平均預測-11%。12月份較11月份的季調後環比未折年增幅為0.5%,而11月份較10月份為2.1%。未經季調的貿易順差從11月份的537億美元升至601億美元,高於彭博市場平均預測541億美元。
漂亮的數據引發了顯然的質疑。
第一個疑問來自於海關特殊監管區。《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按貿易方式分解12月貿易同比變化額可以看到,海關特殊監管區物流貨物是進出口最大正向變化來源。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出口約824億,同比增幅39.6%,進口約1225億,同比增幅24.2%。11月當月上述兩項的同比增幅也分別達到31.3%和32.7%。此前數月這兩項數據僅有個位數增長。在出口方面,海關特殊監管區物流貨物出口額增量高達一般貿易出口額增量的2倍,而同期加工貿易出口仍然較為弱勢;在進口方面,無論是一般貿易還是加工貿易均處於負增長,但海關特殊監管區物流貨物進口額增量卻創下年度新高。
由於地域、稅收、海淘等各方面原因,海關特殊監管區進出口額大幅上升,2011年出口就上升了四成,但在全球航運航空艱難維生、「貧困潦倒」,BDI指數、上海集裝箱指數等均處於低位,如此高的漲幅令人擔憂。在出口累計同比增速一欄內,以人民幣計,原油、傢俱等出口佔據高位,服裝鞋帽等小幅下行,機電產品微漲1.2%。
人民幣匯率下行會滯後四個月拉動出口,內地出口上升或與此相關,紡織、服裝、機電、高新技術等主要商品出口同比讀數出現上升,其中紡織服裝增速由負轉正,或反應了8月匯改後匯率走低的拉動。不過,這一數據與其他數據印證,顯示進出口數據可能存在很大水份。
第二個疑問來自於周邊地區數據。內地與香港之間的進出口數據較為敏感地反映了人民幣匯率的升降。12月內地對香港出口同比由負轉正,大幅上升10.8%,達一年半新高。興業證券認為,這可能與12月份在岸、離岸人民幣價差拉大帶來套利空間,資金借道貿易渠道進行套利相關。
臺灣的電子出口與日本的機械指數,可以看出全球尤其是中國的貿易冷暖。1月8日,臺灣公布最新貿易數據,2015年全臺出口和進口總值分別下降10.6%、16.5%。其中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較上年下降12.3%,減少金額超過150億。此外,臺灣對東盟6國、歐洲的出口都下降超過10%。去年12月出口額迎來連續第11個月衰退,創5年多來新低。排除春節因素,這是2010年5月以來的單月新低。礦產品、電子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化學品等類別產品出口「明顯衰減」、「抑制全年出口表現」。
1月14日出爐的日本機械訂單數據雪上加霜,11月核心機械訂單較前月下降14.4%,為三個月來首次下降,降幅高於分析師預估的7.9%,且創18個月來最大月度降幅。臺灣地區的電子、日本的機械是內地產業鏈的上游,這兩個數據糟糕,起碼可以印證內地的電子製造業出口等沒有好到哪裡去。
年底數據可能存在偏差,如高盛高華所說,部分地方政府官員仍然非常看重出口增速目標,年底臨近時存在推高出口數據的動機。今年農曆新年早於去年,傾向於令1月份數據偏高,因此1月份出口數據有望因溫和的春節效應而有所改善,但這一偏差將在2月份發生逆轉。1-2月份累計數據是否能夠繼續改善有待觀望。
運輸、貿易數據難以匹配,原材料與過剩產能出口,問題在於花極大的代價獲得貿易順差理應構成匯率支撐,但資金總體仍在流出,國際收支賬戶可能為逆差。即使從最樂觀的解讀,由於匯率下行以及政府投資上升拉動了出口,從分類項以及全球的形勢看,無法對貿易回暖持僥倖態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