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像。(網路圖片)
一.漢桓帝劉志——與太監謀事
漢桓帝劉志能夠當皇帝,是由於他看起來「比較笨」,好控制,當時把持朝政的大將軍梁冀因此立十五歲的劉志當皇帝。
一晃十五年過去了,劉志也做了十五年皇帝,可這十五年中,沒有感覺到當皇帝有什麼過癮的啊!反而大將軍梁冀看起來更像皇帝,朝廷百官,由他呼來換去,稍不順心,想殺想貶,都是他一句話;普天下進貢的物品,必要給大將軍挑選,挑剩的才輪到皇帝。
這個皇帝當的真窩囊啊!
三十歲的劉志,還是有些雄心壯志,不甘心如此任臣下擺佈。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劉志招來五個心腹太監,密謀除去大將軍梁冀,直到天明。為表示決心,劉志還咬下自己一塊手臂肉。
公元159年八月,又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劉志的親自指揮,帶領五個太監頭領,領著一千餘內廷侍衛,殺進梁冀的府第。
梁冀知道大勢已去,不得已只好自殺。
劉志鋌而走險,獲得成功,後來有一些皇帝,也想學這招,可沒這麼好運氣啦,或者說那些弄權的大臣已經預防到這一招,大多都失敗告終。
二.魏高貴鄉公曹髦——寧做刀下鬼,不做傀儡皇
公元254年的時候,14歲的曹髦被立為帝,成為魏的第四個皇帝。這個時候朝政大權是落在司馬一家手中,皇帝就是個擺設罷了。
曹髦21歲那年,漸漸意識到,自己血管裡流的是曹操的血啊!曹操,那是弄權的高手,作為曹操的子孫,怎麼能讓一些個大臣把持朝政那麼多年呢?況且自己還想嚐嚐真皇帝味道。幾個月之後,司馬昭逼著曹髦封自己為相國,加九錫。熟讀史書的曹髦當然知道,當了相國再加九錫,司馬昭的下一步就是要當皇帝了。
時間緊迫,再不容他猶豫啦,曹髦決心拚死一搏。
他以賞花的名義召來幾個自己信任的大臣,與他們商量討伐司馬昭。可是這些人都不與皇帝一條心啊,一味的推諉,說「等等啦」「實際不合適啦」。還有怕死的,怕連累自己,連忙跑到司馬昭那裡告密。
至此曹髦才明白,皇帝造反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啊!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趕忙集起宮中侍衛、太監大約二、三百人,高呼「打倒司馬昭」的口號,向司馬府邸衝去。
然而,剛衝出宮門,司馬昭就帶著一大批御林軍趕到。
老虎殺羊一般,曹髦就這樣死掉了。
曹操地下有知,一定會說:「知道豬是怎麼死的嗎?笨死的!」
不過這種「寧做刀下鬼,不做傀儡皇」的風格,還是值得讚揚的。
三.北魏孝武帝元修——心如天高,命如紙薄
公元532年,已經是北魏末年了,天下混亂,戰火四起,大將軍高歡從河北起兵鎮壓暴民,誅殺亂臣,穩定了局勢,後來又扶植元修做皇帝。
元修,雖然是皇族,可生於亂世之中,也懂得要勵精圖治,建設一個富強繁榮的北魏。他還有一個愛好,喜歡被拍馬屁。
元修當上皇帝,自然要感謝高歡,拜高歡為大丞相、大將軍、太師,一切待遇已經盡了人臣之極了。
北魏的都城在洛陽,可是丞相府在太原,所有高歡在太原辦公。朝廷公文都要轉到太原一次,再轉到洛陽,才能生效。
辦事效率這麼低,而且這個高歡慢慢有了專權的痕跡,這對元修來說,那是不能容忍的。皇帝身邊還有一些拍馬屁的高手,把元修吹成立古往今來,第一聖賢明君,鼓動他御駕親征,討伐亂臣賊子高歡。
於是乎,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元修以將伐南朝的名義,大集兵馬,準備渡過黃河,討伐高歡於太原。高歡得到密保,也集結軍隊,南下而來。
高歡是將軍出身,又有些謀略。可是這知元修滿肚子雄心壯志,沒有地方裝才幹,手下的文臣武將,多是拍馬高手,對打仗可不在行。
當高歡的軍隊氣勢洶洶過來時,元修這部兵無鬥志,一鬨而散。
元修無奈,只得西奔長安,投靠另一軍閥宇文泰,做一個小官去了。
如果沒有高歡,他做不成皇帝;最後高歡又把他從皇帝位子上趕下來。這個元修你說他是賺了還是賠了?
四.孝靜帝元善——地道戰
還是接著北魏的事說,上任皇帝到別的勢力做官去了,高歡只好再立一個皇帝。這次他選中了11歲的元善,就是孝靜帝。
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高歡把丞相府也搬到了洛陽,見到皇帝倒是恭恭敬敬的。
十幾年過去了,年幼無知的元善長大成人,一表人才,面容俊秀。據野史說,他能把皇宮門口的石獅子夾在胳肢窩裡裡,翻越宮牆,而且文學還很好。真是個文武雙全啊!
不久,高歡死去,他的兒子高澄世襲了父親官位,掌朝政大權。高澄可不像他老爸,對皇權抱有一份敬畏的,皇帝在他面前跟個普通大臣差不多。有一次,元善在郊外打獵,馬稍稍騎得快了一點,監視的人馬上就在後面叫道:不要騎得那麼快,大將軍要生氣的。還有一次,元善與高澄飲酒時,自稱為朕,高澄就罵起來了,還叫人打了皇帝三拳。
可殺不可辱啊!元善受不了,就和一批大臣商量,要想辦法除掉高澄。這批人想了半天,想出一個妙計來:高澄的府邸不是離皇宮不遠,我們在皇宮中挖一條地道,直通套高澄的床下,然後派人衝出去,就可以殺掉高澄了!
妙計想好,似乎高澄的腦袋已在囊中,於是動手開挖。起先倒還順利,誰知挖到宮門口時,卻被守門人聽見了地下的響聲。守門人並不知道皇帝要造反,還以為土行孫要潛進來殺皇上了,於是大驚小怪起來。這一來,秘密泄露,高澄馬上帶兵直闖進宮,責罵皇帝道:你為什麼要造反?我們父子對國家有大功,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了!魏靜帝正色道:自古以來,只聽說臣反君,沒聽說君反臣的。你自己想造反,又何必說我!我殺你則國家安寧,不殺你則終有一天要被你殺的。你要殺我,就殺吧!不知為何,高澄並不乘機殺他,只殺了幾個為他出謀劃策的人就了了此事。可憐魏靜帝造反不成,被限制了自由,這下真的成了傀儡了。
呵呵,皇帝挖地道造反,也算是空前絕後了。不知後來的宋徽宗趙佶挖地道以會李師師,靈感是否從此而來?
五.北周孝閔帝宇文覺——我要一雙肉掌定乾坤
公元557年,掌握西魏大權的宇文護,逼傀儡皇帝元廓禪讓與自己的堂弟宇文覺,滅亡了西魏而建立了北周。
北周的首任皇帝(當時不叫皇帝而叫天王)宇文覺年方16歲,可以說還是個孩子。可是,宇文覺年紀雖小,卻是志向豪邁,性格也很堅毅剛決,他很不滿意宇文護的專橫跋扈,只覺得萬事該由自己做主。同時,朝中另有一批大臣也看不慣宇文護的作為,常在宇文覺耳邊吹風,說:國家大事,應當由天子決定,怎麼能老讓別人指手畫腳啊!又說:聽說大司馬(指宇文護)要攝政七年,長長七年哪,陛下您受得了這麼漫長的由人指點的日子嗎。宇文覺聽了更是滿腹怨恨,於是他們謀劃,招了一批武士,又由終南山請來幾個武林高手當師傅,日夜在皇宮後園演習刀法、劍法、擒拿格鬥等十八般武藝,宇文護自己也一起練習。練了三個月,覺得差不多了,他又與大臣商量,決定於某一天開宮廷宴會時,抓住宇文護殺掉。誰知他們的陰謀還來不及實施,就有人向宇文護告密了。於是宇文護來了個先下手為強,派大批軍隊衝進皇宮。小皇帝宇文覺還想憑武林絕技抵擋一陣。誰知道那批終南山道士自己不過練到降龍十八缺十三掌、乾坤大挪移二段的水平,僅僅玩了三個月的宇文覺更可想而知了。幾招下來,小皇帝就被人抓住。宇文護宣布廢了宇文覺,不久又殺掉了他。
可憐的宇文覺啊,定是受太史公《遊俠列傳》的毒害不淺,以為有點武功就可以一掌定乾坤了,世上哪有這種可笑的事啊。
六.後漢隱帝劉承佑——閃電戰之父
公元948年,18歲的劉承佑繼位當上後漢的皇帝,史稱隱帝。當時,軍人勢力膨脹。楊玢、史弘肇、郭威等相繼以樞密使身份登上相位,掌握朝廷大權。
這些武官執政,行事雖尚公正,但為人卻粗暴了一點,又看不起文官,同時對年輕的皇帝也不放在眼裡。有一次,楊玢和史弘肇在劉承佑面前討論事情,皇帝說了一句:你們考慮得仔細一點,可不要被人說閒話哦。楊玢就不耐煩地說:有我們為你操勞,陛下大人,你不多嘴也沒人當你是啞巴耶。
如此等等,使得皇帝對他們不滿意,皇帝左右的人也乘機大說他們的壞話。於是劉承佑開始與左右密謀除掉他們的辦法。
公元950年,由於北方的遼國有南侵動作,老將郭威帶大軍北上拒敵。劉承佑感到郭威帶大軍外出,正是除掉這批軍人宰相的好機會,於是加緊了謀劃和各項準備工作。
十一月的一天清晨,楊玢、史弘肇等幾個武官宰相像往常一樣去上朝,正走到廣政殿門口,突然從裡面湧出幾十個武士,一陣刀砍劍劈,將他們殺死於門下。劉承佑升殿,道:這批老傢伙向來把俺當小孩子,俺今天才開始真正當皇帝了。於是又派人前往郭威的部隊,命令兩員大將殺掉郭威。誰知郭威在軍隊中一向威望極高,那兩員大將不但不願殺他,反而將皇帝聖旨拿給他看。於是郭威帶領大軍浩浩蕩蕩殺回京城。
劉承佑聽說郭威殺過來了,也命令集結大軍,大賞國庫財物給軍隊,並由自己親自統帥,御駕親征以與郭威決一死戰。誰知郭威乃是一員百戰百勝的大將,他帶的那支軍隊又充滿精兵強將。於是,四百年前北魏孝武帝敗於高歡的一幕又一次重演:皇帝的軍隊與宰相的軍隊甫一接觸,皇帝的軍隊立即逃亡的逃亡,投降的投降,頃刻之間潰不成軍。劉承佑發現大事不妙狼狽而逃時,身邊連官帶兵只僅僅剩下十幾個人,結果當夜就死於亂軍之中。
七.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一飛衝天,造反藝術爐火純青
康熙造反,可以說是中國古今皇帝造反的集大成者。
康熙,名玄燁,八歲那年,父親順治帝去世,他便登基當了皇帝。因為還是個孩子,不能處理朝政,順治死前留下遺囑,任命自己最信任的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執掌朝政。索尼感到責任重大,立即代表四人宣誓:「索尼等誓以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偏私親戚,不計怨仇,不求不義之富貴,不聽兄弟子侄之私言,不接受賄賂,不結黨營私,只以忠心報答已故皇上信賴之恩。」(《清史稿·索尼傳》)
四大臣信誓旦旦,忠心可嘉。可是,沒過多久,鰲拜就把誓言忘得一乾二淨。鰲拜平時專橫跋扈,居功自傲,盛氣凌人,朝中文武官員多半都怕他。他一受「顧命」,就利用權勢迫害和他意見相左的人。內大臣費揚古系開國元勛,因為同鰲拜有矛盾,便被陷害處死。
鰲拜的野心很大。在四大臣中,他位在最末,可他不甘居人後,總想自己獨攬大權,凡事恣意橫行,不准別人提異議。索尼是四朝元老,資歷最深,列輔臣首位。但他年老多病,管不了多少事,對鰲拜無可奈何。遏必隆明哲保身,凡鰲拜所為,都一一默認。只有蘇克薩哈不服,經常和鰲拜爭論。為調換旗地事,兩人的矛盾勢同水火。八旗兵初入關時,曾一度爭相圈佔土地。鱉拜屬鑲黃旗,他看中了正白旗的土地,竟提出互換。負責辦理調換旗地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及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認為此事不可行,請求停止圈換。鰲拜大怒,立即下令將蘇、朱、王三人逮捕,交刑部議罪,並提出應處以死刑。蘇克薩哈屬正白旗,堅決反對調換旗地,不同意將蘇、朱、王三人處死。康熙感到此事複雜,不便馬上作出決定,沒有同意鰲拜的主張。事後,鰲拜竟假托旨意,到底把蘇、朱、王三人殺掉了。因這件事,鰲拜轉怒於蘇克薩哈,動了殺機,伺機下手。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年十四歲時,正式親政。在此之前一個月,索尼病故。蘇克薩哈感到難與鰲拜共事,產生退隱之念,便向康熙請求辭去輔政大臣的職務,允許他去守護先帝陵寢,以保全餘生。康熙下旨挽留,因不解其中原由,命議政王大臣問明奏來。蘇克薩哈要求辭職守陵,意在逼使鰲拜交權,因而激怒了鰲拜。鰲拜乘機興大獄,與黨羽策劃,給蘇克薩哈定了二十四條罪狀,擬將蘇及其長子內大臣查克旦處以殘酷的磔刑,餘子六人,孫子一人,兄弟之子二人,還有同族人前鋒統領白爾赫圖、侍衛額爾得等一律處斬。康熙多少隱約知曉一些他們兩人的矛盾,因而沒有批准鰲拜這個要求。鰲拜上殿,當面與康熙爭辯,康熙仍不同意。鰲拜急了,揮拳強辯,疾聲厲色,把康熙嚇得心驚膽顫。逼了幾天,康熙被迫批准了鰲拜的全部要求,只將蘇克薩哈的磔刑改為絞刑,算是對有功之臣的一點微小的照顧。可憐蘇克薩哈征戰幾十年,功勛之家卻落得一個滅族的悲慘結局!
害死蘇克薩哈後,鰲拜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班行章奏,自列首位。遏必隆甘居其後,事事都聽鰲拜擺佈。康熙八年元旦,鰲拜率諸臣上殿賀年,身穿一黃袍,式樣和質料儼如皇帝,所不同者,只是帽子上打了個紅絨結,而康熙戴的是一顆東珠,康熙雖已親政,但朝廷實權仍操在鰲拜之手。鰲拜大肆結黨營私,把其黨羽包括兄弟子侄都安插到朝廷各個部門,六大部的首腦幾乎全是他的人。這樣,鰲拜便牢牢控制了政局。每有大小事件,如任免官員、實施政策等,諸臣都先到鰲拜家裡議定,然後再通知康熙實行,這等於把康熙置於傀儡地位。康熙很惱火,但一時也沒有辦法。
鰲拜勢焰日熾,進逼不已。他視康熙年幼可欺,每當議事時,動輒高聲呵斥廷臣,每決一事,必欲康熙屈從他的意志。有一次,鰲拜故意裝病不朝,康熙親自到他家裡問疾,竟在寢室裡發現炕席上放了一把短刀。按照規定,臣屬面見皇帝身邊不許攜帶任何凶器,否則即以圖謀不軌論處。鰲拜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裡,毫無顧忌地把凶器放在身邊。康熙裝作並不介意,一邊笑著,一邊從容地說:「刀不離身,只是滿洲的故俗,不必大驚小怪。」慰勞了幾句,便回宮去了。
鰲拜及其黨羽所作所為,引起康熙的嚴重憂慮。鰲拜集團的存在是對皇權的嚴重威脅。為了奪回權力,康熙決計除掉他。但鰲拜手握兵權,掌握朝中大權,其勢力廣佈朝廷上下,弄得不好,會招來一場大亂。所以康熙不敢興師動眾,貿然行事,而於暗中準備計擒鰲拜。
康熙召索額圖進宮密謀。索額圖是索尼的兒子,做了康熙的侍衛,以忠誠任事得到康熙的信任。密謀後,康熙以陪伴自己娛樂為名,下令在八旗子弟中挑選身體強壯的十來歲孩童進宮,共選了十餘個,果然個個長得結實、機靈。康熙很高興,讓這些孩童天天練習並表演角鬥、摔跤。鰲拜進宮奏事,康熙也不讓他們迴避,故意讓他看見孩子們在摔跤玩耍,有時康熙也混在其中,玩得興高采烈。鰲拜看在眼裡,心中暗喜:康熙畢竟是個孩子,貪玩,胸無大志,不務政事,自己得以繼續專權。為了麻痺鰲拜,康熙對他更敬重、優禮,這使他益加坦然,對康熙毫不心存戒備。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訓練,這些孩童都成了康熙的心腹。康熙八年五月,有一天,康熙單獨宣召鰲拜。鰲拜大搖大擺地剛剛跨進宮門檻,腳步還沒站穩,突然從兩側跳出一群孩童,一擁而上,把鰲拜按住,還沒等他明白怎麼回事時,已被按倒在地上。
權重勢雄的鰲拜就這樣束手被擒了。
逮捕鰲拜後,康熙立即指令康親王傑書負責審訊。與此同時,鰲拜集團的成員也紛紛落網。經審訊,列出鰲拜罪狀三十條,又經康熙親自當面核實,鰲拜一一招認。大臣們都要求判鰲拜死刑。康熙念其在朝廷效力年久,特給以寬大處理,免死,改為禁錮終身。對該集團的骨幹人物都處死。接著,給被鰲拜陷害冤死的大臣都恢復了名譽。
鰲拜一夥是一個實力雄厚而又腐朽的政治集團。康熙略施小計,便把它一朝解決,不留後患,政局迅速改觀,為清初社會的發展開拓了道路。這件事的處理,顯示了剛剛登上政治舞臺的康熙的政治家的才能和風度。
八、光緒帝愛新覺羅氏.載湉——百日維新
光緒這些事,明擺著就是秀才造反。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在中國掀起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光緒帝對他們非常賞識。
這兩個人都是典型的「憤怒青年」,空有一腔熱血,沒有絲毫鬥爭經驗,又缺乏閱歷。而這個皇帝也是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帝國的大權由慈禧太后把持著呢。
光緒帝自己也知道這些弱點,於是想辦法去拉攏新建的陸軍首領袁世凱。
袁世凱老姦巨猾,大定了主意:一邊是太后,一邊是皇帝。都不能得罪,先看看吧,看誰最後得勢,就支持誰。於是又和慈禧的心腹們勾搭上了。
利用這麼一群人造反,哪裡能成功!
最後袁世凱倒像慈禧那邊,譚嗣同、林旭、劉光第、楊銳、康廣仁、楊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腦袋,康有為逃亡海外。光緒也被軟禁,最後鬱鬱而終。
責任編輯: 潤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