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這5種時候最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品性!(圖)

 2016-01-05 14: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古人十分講究「慎獨」,此為修身處事之根本。(圖片來源:Pexels)

慎獨」,典出《禮記•中庸》,意為謹慎獨處時的行為,意思就是人前人後一個樣,可以說是修身的至高境界。

慎獨,修養的是內在的定力,是古人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無人時、面對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除慎獨外,還有四個「慎」字可作為我們修身處世的根本。

慎獨

所謂「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處時也能謹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中國歷代文人學士受「慎獨」之思想的影響頗深,都以此來砥礪標榜,作為修身進德的重要目標。如清末重臣曾國藩著名的「日課四條」就是: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四條之中,慎獨是根本,其他三條是枝葉。

東漢時期的楊震,有人夜懷十金來見,並說,此時夜暮無知者,楊震卻說「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楊震駁「暮夜無知者」論,以「慎獨精神」成為廉潔自律的典範。

慎染

古篇《墨子•所染》記載了一段故事: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故「故染不可不慎也!」

其實除了染絲,人也是一樣,國也是一樣。清朝末年,蔡公時慨於國事艱危、民生疾苦,曾與好友組成革命團體「慎所染齋」,意在不僅不要被環境腐化,還要改造環境。「慎染」,就是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主動接受良好環境的影響,涵養正氣。

慎微

漢代哲學家王符說:「慎微防萌,以斷其邪。」不在小事小節上謹慎,難免在大事大節上不穩。

蜀漢先主劉備將之概括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慮於微,始貽大患;不防於小,終累大德。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時,從不向民間索取任何名貴物品。想不到離任返鄉,他發現自己做了一件錯事,為此寫了一首「檢討」詩曰:「三年為刺史,飲水復食櫱,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臨行所帶,不過兩片山石,可見白居易為官之清白。

慎初

「慎初」,顧名思義,就是戒慎於事情發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線」,不存僥倖之心,避免誤入歧途。

明代王廷相講過一個「轎夫濕鞋」的故事:轎夫愛惜自己腳下的新鞋子,「擇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但是「偶一沾濡,更不復顧惜」,什麼地方都踩下去了。王廷相由此感悟到,「儻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自覺不越雷池一步,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就是慎初的意義。

慎終

慎初者不一定就能善終。所以,「慎終」也是為人處世應當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慎終是防止「功敗垂成」的關鍵。

《道德經》有言:「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換言之,若想不功敗垂成,就應善始善終,善做善成。堅持二字,寫易行難。

一個懂得「慎」的人,不一定就是「完人」;但是一個不懂得「慎」的人,卻一定是「瑕人」。慎獨、慎染、慎微、慎初和慎終,護我們駐守清本,安得自在。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