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冬至吃什麼?各地飲食習俗大不同(組圖)

 2015-12-23 03: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最短的一天。

古人認為,冬至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這一天,北半球將迎來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為農曆十一月中,「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包含三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上升才逼天氣寒徹;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


冬至保三暖,頭暖、背暖、腳暖,這三暖對養生很重要。

自冬至開始,中國便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對中國來講,冬至是個很重要的節氣哦!

中國北方多數地方都有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有吃糯米飯糰的風俗。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醫聖張仲景為了治療凍耳朵而發明的。

北方:餃子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醫聖張仲景為了治療凍耳朵而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

南方:湯圓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南北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糯而不粘;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雖說北方有宰羊、吃餃子的食俗,南方有吃湯圓、米團、長線面的習慣,但身為吃貨大國的中國人,難道只知道這些?今天咱們就一起細數冬至不同的地方的美食吧!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

浙江杭州:年糕

在杭州人看來,冬至吃年糕意味著「年年高」,每逢冬至,杭州人民可是一天三頓都要吃年糕哦。早上芝麻粉拌白糖年糕,中午要吃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飯就吃雪裡紅、肉絲、筍絲湯年糕。如此一來,一年都會有好兆頭

雲南麗江:糯米糍粑

白生生的糯米糍粑在炭火上烤著,蘸著蜂蜜送到每個人嘴裡。除了糍粑外,麗江人民還會煮糯米飯、黃豆面,還有點絲絲有著奇妙顏色的窨酒,來年生活甜蜜蜜。

四川以及山東滕州等地:羊肉湯

冬至時,四川以及山東滕州等地,餐桌上的主角便是熱騰騰的羊頭湯,補補身子簡直是再好不過啦!

浙江臺州:擂圓

冬至日,臺州家家戶戶都吃「擂圓」。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盅口大小的糰子,煮熟後放在豆黃粉裡拌滾。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後磨成粉,拌進紅糖而成。擂圓糯軟香甜,又飽又有味了。

寧夏銀川:吃「頭腦」

在銀川,冬季便是吃「頭腦」了。不過,這裡「頭腦」指的是一大碗羊肉粉湯,用蘑菇和羊肉烹飪在佐以各式調料,不喜歡吃粉的可以換成羊肉餃子哦!


湖南湖北一帶,有冬至之夜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湖南湖北一帶:赤豆糯米飯

湖南湖北一帶,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週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湖南長沙:臘肉

冬至前後,是長沙小夥伴製作臘魚臘肉的好日子。將肉和鹽醃後風乾,接著熏烤至其色金紅。除此之外,冬至日做霉豆腐,又稱」貓乳「,更是地方特色。

廣東客家:蘿蔔粄

客家有「冬至過大年」的風俗,蘿蔔粄最為最具客家風味的冬至食品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用糯米和蘿蔔絲 做成蘿蔔粄,用香蕉葉墊著放在鍋裡整,出鍋後趁熱吃!


薑母鴨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福建廈門:薑母鴨

廈門人冬至吃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及米酒等燉煮而成。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甜丸是用糯米搓成的小圓子,裡頭沒有餡料。

福建、潮汕、海南等地:甜丸(冬至丸)

甜丸和湯圓不大一樣哦!甜丸是用糯米搓成的小圓子,裡頭沒有餡料。煮的時候加入適量的糖和雞蛋,象徵團圓喜慶。冬至吃一碗」甜到喉「,來年一定甜到頭。


九層糕。(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臺灣:九層糕

臺灣至今還保留冬至用九層塔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

責任編輯: 李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