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後重建出政績 中國年浪費超資金4600億元

【看中國2015年12月21日訊】大陸媒體近日曝出,天津的「名門廣場」和「水岸銀座」兩個問題樓盤將會被拆除,涉及業主超過萬戶;僅僅一個月前,西安市一座1999年封頂的118米高樓被爆破拆除,成為「中國第一拆」;幾乎同時,鄭州一座2010年建成的天橋,因與當地地鐵工程存在矛盾,被整體拆卸。短短兩個月內,就有3起成本巨大的地標性建築「倒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因過早拆除房屋導致浪費的資金就超4600億元。

每年拆除高成本建築的事情在中國各地並不鮮見。雲南河口斥資2.7億元建設的「中國-東盟河口國際旅遊文化景觀長廊」,在建成3年後,花費3億元拆除;建設投入約8億元、曾是亞洲最大室內足球場的瀋陽綠島足球場,在使用不到10年後因「使用率不高」被爆破拆除......

按照中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築和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築為50年至100年。然而,不少建築壽命與之相差不少。

分析人士認為,在中共體制之內,政績出官的官本位思想在左右著官員的決策。建設花錢、拆遷花錢、重建更是花錢。正所謂「拆一次創造GDP,再蓋一次又創造GDP」。這樣GDP就會增長,GDP上去了政績也就突顯出來了。

據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估測,「十二五」期間,中國每年拆除的建築面積約為4.6億平方米,按每平方米成本1000元計算,每年因過早拆除房屋導致的浪費就達4600億元。而該研究院對2001年至2010年公開報導的54處過早拆除建築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不合理拆除的竟高達90%。不合理拆除中,因商業利益、形象政績等原因嚴重不合理拆除的佔55%。

現在很多建築「來去匆匆」,行政權力的過度干預是重要因素。規劃建設上的隨意性帶來日後的處理難題,而即使制定了合理規劃,如果前後想法不統一,建築質量再過硬也難逃「夭折」的厄運。業內人士透露:「你再怎麼科學規劃,也頂不上領導一句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