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才子紀曉嵐的轉世傳說(圖)


清代才子紀曉嵐的轉世傳說。(網路圖片)

紀曉嵐的轉世傳說

紀曉嵐是清代第一大才子,一代學術宗師,曾兩任御史,三任禮部尚書,並當過短時期的兵部尚書,最後以內閣協辦大學士(副宰相)辭世,自然對他的前身,有種種說法。

一說是火精轉世。火精相傳五代即有,是女性。每次出現,需擊銅器驅逐。紀曉嵐出生後,耳垂有穿過耳環的痕跡,腳板尖而白皙,似曾纏足,不宜穿靴,穿靴要墊棉絮。這種女性特徵,為火精轉世說提供了依據。有的筆記有鼻子有眼地記載,說紀曉嵐出生時,有人看見,火光熊熊中,有一個婦女,曾徑奔紀府而失蹤影。

一說是猴精轉世。紀曉嵐平生不喜谷食,喜食板栗、大棗、雪梨等果品。幼時見桌上一有這些果品,隨即抓食。少時生性好動,在家無片刻安坐。這種嗜好和心性,與猴子相彷,因而又有猴精轉世之說。

這種種說法,當然有附會和推測的因素。

紀曉嵐的特異功能

紀曉嵐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時,當時取名昀,取字曉嵐、春帆。他的祖父紀天申有四子,父親紀容舒居長,做過雲南姚安縣知府,人稱姚安公。在孫字輩中,紀曉嵐排行第五,他與別的孩子一樣,在出生時,沒有甚麼特別。但紀曉嵐年幼時,確有兩件事與眾不同,一是他的驚人的記憶力,二是他的特異功能。

五歲時,紀曉嵐接受家庭教師的訓導,啟蒙先生教他念《三字經》,開始幾天,每天教他20多個字,以為這樣已經夠多。誰知他過目不忘,念幾遍即已背熟,不到半個月,便把一本《三字經》背誦如流。小小年紀便開始讀《四書》、《五經》,並練習作詩、聯對。他對對聯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有一次,常在他家行走的慧明和尚,見他頭上梳有狀如蟬頭的髫髻,便戲謔地出上聯道:

牛頭喜得生龍角。

紀曉嵐白了老和尚一眼,張口對道:

狗嘴何曾長像牙。

此語一出,博得哄堂大笑。這對句,既回答了老和尚的笑謔,又對得十分工整。卻出自一個五齡小童,確實是身手不凡。

紀曉嵐另一天賦,是在四五歲時,不點燈火,能在黑暗中看清物件。此事他本人記憶頗深,在69歲寫的《槐西雜誌》中,作了如下一段記述——

「余四五歲時,夜中能見物,與晝無異。七八歲後,漸昏閽。十歲後,遂全無睹。或夜半睡醒,偶爾能見,片刻則如故,十六七歲後以至今,則一兩年或一見。如電光石火,彈指即過。蓋嗜飯日增,則神明日滅耳。」

這時,紀曉嵐已是朝廷重臣、文章泰鬥,他對兒時生活的回憶,當不屬虛語。

本文留言

作者鄭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