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出新書有感-查河遊子吟(圖)

作者:王申培  2015-10-07 19: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接到從臺北寄來的航空包裹,打開一看,是我的最新創作散文集《劍橋狂想曲》。感謝「文史哲」的幸勞,終於出版了。寫作是我的業餘嗜好。平常記錄下來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感想心得,一方面可以回憶過去,整理現在,展望未來。一方面也可宣泄喜怒哀樂的情緒和發抒心中的情懷,化成白紙黑字。心思枯竭的時候往往幾日下不了一筆。靈感一來,又思潮如泉湧,揮筆有如神助,連寫數小時徹夜不止。其中的甘苦談一言難盡。昔日的汗水和淚珠編織成一串串美麗的中國文字,辛辛苦苦所寫的一篇篇文章,終於被列印成恭恭整整文圖並茂印刷精美的書籍。眼見三十年來旅美有起伏、喜憂、苦樂,歷經患難,行過死蔭幽谷的心路歷程,橫跨美、歐、亞三洲。又一頁頁歷歷如繪活生生的展現在眼前,彷彿昨日。一時百感交集,倍覺欣慰,激動的不能自己。

一次偶爾的機會,在教會裡分享我出書的感想。簡單地回憶起我在東北大學教研電腦資訊科學的心得,和在查河(查爾士河)對面劍橋的 MIT和哈佛兼職的經驗。分享與MIT人工智慧(能)之父明斯基合作研究機器人的優缺點、危機,和訪台大交大的一些趣聞。更進一步談到以劍橋為中心所輻射出去到世界各地,包括旅遊聖城耶路撒冷、至聖先師孔子故居曲阜、樂聖貝多芬家鄉維也納,和唐詩名都西安、陪同母親回成都老家的經驗。把我對耶穌基督神的信仰,孔子的愛戴,貝多芬的景仰,母愛的偉大和對文學尤其是唐詩的熱愛融為一體。深感人類不分東西南北,無論男女老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執著驚人的一致。而且「禮運大同篇」裡的「世界大同」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崇高理想,與儒家的「仁人之心」,和貝多芬音樂裡的「愛母親愛人類愛世界的博愛之心」不謀而合了。這不正好都可追溯到耶穌基督「神愛世人」「愛」的源本嗎?

想不到區區感言在聽眾中引起巨大反響。有一位剛從國內來到波士頓的山東同胞特別感動,原來孔弟兄是曲阜人孔子後裔。在大陸上長久以來揹負孔子後代原罪被迫害,尤其是在所謂「文化大「革命」(其實是大殘害,大滅絕)」。以致不敢用真名。後來改革開放後才慢慢可以過較正常生活並創業來到美國與波城兒媳團聚。聽了我的見證後,深深體會到世人對至聖先師孔夫子的崇敬愛戴,他對孔子更有信心了,並恢復使用他的原名孔祥闊,重拾失去已久的信心,以孔子為榮,為傲。這真是意想不到的收穫。新竹中學時代辛志平校長堅持通識教育,並要我們背誦《論語》,對我們人格成長莫大助益,終身難忘。

《劍橋狂想曲》也受到「紐英倫中華專業人員協會」的啟發。對年會中以「從文學追求理想人生 -「歷史、推理、想像」」為主題,白先勇、李昌鈺、張系國連袂專題演講有很詳盡的感言。其中有神探美稱的李昌鈺也是紐英倫康州的居民和「李昌鈺鑑定科學學院」創辦人。與神探為鄰,與有榮焉。「專協」現、前任董事長世輝兄和嘉陵大姐熱心鼓勵和支持,令人感激。他們倆位是波城最先購得拙作《劍橋狂想曲》先睹為快的專業人士。

拙作榮幸獲得名家共鳴並作序,包括趙淑俠、張系國、李家同、李昌鈺、施振榮、和葉祖堯。他們的序言真摯感人,為本書添色不少,由衷感謝。每每經過悠悠的查爾士河畔的劍橋,就會想起「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免聯想起與江前行政院長和波士頓辦事處代表賴代表在波城暢談的情景。在人生的旅途上需要感謝的人太多,「感恩報恩恩相續,飲水思源源不絕」。「數典不可忘祖,飲水切記思源」。我腦海裡不斷想起樂聖貝多芬的「歡樂頌」-那歷盡苦難後的歡樂。面懷耶穌基督「神愛世人」和至聖先師孔子所闡述發揚的「世界大同」的崇高理想,為了一個更美好的「真、善、美」的明天共勉之。但願《劍橋狂想曲》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對追求理想的人生有所啟發和助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