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金寶」席捲430億資金?兌付危機各方仍在僵持
昨天,雲南鍺業發布公告稱,近期媒體報導的泛亞金融騙局中,提及了雲南鍺業向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銷售鍺產品相關事宜。雲南鍺業表示,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2011年4月開業,2011年7月向本公司購買區熔鍺產品,公司開始向泛亞銷售區熔鍺產品。但2012年10月,考慮到公司的長期經營和發展,公司停止向泛亞銷售產品。在交易中,雲南鍺業向泛亞開具了銷售發票,按期收到了泛亞支付的貨款。泛亞向雲南鍺業購買產品過程中,不存在公司不賣貨的情形。
此外,雲南鍺業還表示,在2014年4月,泛亞舉行了「開市三週年客戶研討會」,公司董事長包文東應邀出席會議,並口頭髮言對泛亞進行了祝賀。但雲南鍺業稱,包文東發言並不存在任何實質意義,且其並未授權或委託他人進行書面整理或是進行報導。
「日金寶」席捲430億資金?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尚看不出A股上市公司與泛亞有何關聯,但泛亞兌付危機事件卻未見任何破解。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多達22萬投資者,在焦急等待的同時,也在積極維權。
據悉,泛亞號稱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已上市銦、鍺等14個稀有稀土金屬品種,擁有全球95%的銦庫存。然而在過去一年裡,銦價從502萬元/噸跌至180萬元/噸,且沒有止跌跡象。
2013年起,泛亞推出一款名為「日金寶」的理財產品,購買門檻僅為1000元,年化收益率可達12.04%。該產品收益日結,每天到賬,吸引了無數投資者參與。據泛亞公布的數據顯示,其擁有註冊會員22萬人,融資430億元。
兌付危機各方仍在僵持
有期貨研究員發現,貨物從市場流到泛亞,卻沒有出現過從泛亞流到市場。泛亞的價格比現貨市場價高25%至30%,因此貨物從來沒有被市場接受過。除了想拿委託日金費的投資者外,沒有真正的用戶買入銦,泛亞的銦庫存只有進庫,沒有出庫。換句話說,泛亞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委託日金費和短期回報,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真相總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刻。今年4月起,投資人發現他們在「日金寶」的資金開始無法取回。到了7月,連自己放在泛亞賬戶的個人資金都被「凍結」。同時,至少有330餘家泛亞授權服務機構被關閉,80%的合作企業被神秘「剔除」,而泛亞管理層乃至客服人員卻與外界切斷溝通渠道。
陷入恐慌的投資者在嘗試聯繫泛亞及合作機構無果後,開始到泛亞全國各總分機構及昆明市政府門前集會維權,事態不斷擴大。但目前,交易所、投資方、監管方等各方仍在僵持……
■財經觀察
你貪的是他的利息,他要的是你的本金
「你貪的是他的利息,他要的是你的本金。」作為旁觀者,或許一眼就戳穿了泛亞事件的本質——以稀有有色金屬作為幌子,用高額利息作為誘餌,借新還舊並最終引發兌付危機的又一個旁氏騙局。
然而,22萬投資者、430億元的資金,遠在雲南的泛亞,為什麼能形成如此龐大的騙局?人性的貪婪,監管的缺失,地方政府以及銀行不合時宜地介入,最終釀成了這場金融騙局。
其實,作為金融領域的記者,剛聽說泛亞事件之時,第一反應是,一家商品期貨現貨交易所怎麼會出現擠兌?因為傳統意義上的交易所,就是給買賣雙方做撮合,收取手續費而已。
但泛亞這家商品期貨現貨交易所卻不一樣,他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旗幟搞起了「金融創新」。在泛亞的模式下,買方沒錢沒關係,投資人借錢給買方。泛亞為投資人保本保息,年息超過12%,還能每日結算。
而且,泛亞產品設計得隱秘複雜,他動不動就牽扯著地方政府官員到訪、致辭。此外,這家位於雲南的商品交易所,還通過地方商業銀行為其提供資金募集渠道。要知道,中國大媽們一直都那麼相信銀行櫃臺……
22萬投資者、430億元資金,就這樣快速地流向了泛亞,這期間,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監管的介入。到是某期貨公司金屬研究員譚娜,早在去年底就明確預言了泛亞的結局。
「泛亞對資金的需求逐年快速增長,銦的價格也逐年抬高。因為對資金的需求增長太快,總有一天會因資金鏈斷裂而崩盤。如果銦價格每年不能維持20%的上漲,或者短時間內銦價格下跌超過20%,抑或資金流入泛亞的速度減緩,都會導致其崩盤。」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確實沒有研究員的眼光。大多數投資者只看重收益,投資風險意識的缺乏才是被騙的主要原因。泛亞事件再次警示投資者,無論鼓吹的投資風險有多低,都不要輕信,一定要對所買的產品有足夠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