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古物的玉之美──玉覆面(組圖)

玉覆面又稱綴玉面幕、綴玉螟目或玉面罩,是覆蓋在死者臉部的綴玉織物。在西周時期的墓葬中就曾出土屬於玉覆面的玉飾,這些玉飾製成象徵眉、目、耳、鼻、嘴或牙齒等的形狀,甚至組成整個人面的形象。


徐州子房山三號墓出土的西漢玉覆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洛陽東周墓也有屬於玉覆面的玉石片出土。漢代的玉覆面只發現於西漢中期以前的墓中。屬於西漢早期的徐州子房山漢墓和後樓山漢墓都出土玉覆面。這兩套玉覆面經研究者復原,稱之為玉面罩。子房山漢墓的玉覆面由二十二件穿孔玉片和一件未穿孔玉片組成,象徵額、眼、耳、耳鐺、鼻、頰、口等部分,其造型風格和製作方法與兩週時期的玉覆面有明顯的承襲關係。

後樓山漢墓的玉覆面原應由三十四件玉片和玉飾組成,出土時缺一片;復原後外輪廓的上部稍平齊,下部內收呈弧形,酷似人臉,只具象征性的額、嘴、雙耳和下垂的耳鐺。這件玉覆面的外形和製作方法與兩週傳統的玉覆面有較大的差異,而和玉衣的玉面罩十分相似,可視作由前者向後者過渡的形式,對研究玉衣的形成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濟南雙乳山漢墓(濟北王墓)出土的西漢玉覆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山東長清雙乳山一號漢墓出土的一件玉覆面,出土時覆蓋在死者的臉上,基本上保存原來的位置。該覆面由十七塊玉片和一塊玉鼻罩組成,做出雙眼、雙耳、隆起的鼻子和微開的小嘴,其中鼻罩作半錐狀體,由整塊玉料透雕而成,造型新穎,彫琢精緻,整個覆面呈橢圓形人面狀。

經發掘者考證,該墓墓主為濟北王劉寬。劉寬於漢武帝后元二年畏罪自殺,因而未能殮以玉衣,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墓穴內,有隨葬銅器、玉器、鐵器、漆器、陶器、金餅、車馬器具等二千餘件,其中以玉覆面和玉枕最為精緻。劉寬的玉覆面造型特殊,是由額、腮、頰、頜、耳等部分組成,形象生動,渾然一體。狀似玉面具,其風格與傳統的玉覆面迥異,應是玉衣玉面罩的代用品。

玉覆面作為喪葬玉的一種,盛行於周代,西漢前期仍偶有發現,中期以後趨於消失。使用玉覆面應是先秦時期喪葬制度的遺風。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