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聆心語】「春江花月夜」的詩意與樂境(圖)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春江的夜晚是那樣寧靜美好,在江天一色的場景裡有漁人歡樂的歌聲,也有仰月問天的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不僅是一首音樂界中的名曲,還是詩詞界中的名詩。不但是同名,而且他們表達的意境卻又異曲同工,對學琵琶的我來說,也覺得很有趣。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在前段中把江畔的美景描寫的美輪美奐。看來,這是一個十分安靜的晚上,沒有歡樂的呼聲,只有陣陣海浪聲,顯得十分哀傷。再看音樂中,在鐘鼓響起時,月亮已上東山,原本平靜的浪海中出現了一群漁人豐收歸來。豐收了,大家都很高興啊,又在漁船上唱起漁歌,搖著櫓,伴隨著洄瀾拍岸的海浪聲回家,漸漸地漁船走遠後,海浪又恢復了平靜。整段樂曲都顯得雖靜,卻又有不一樣的歡快。而音樂描寫的卻是百姓們的逍遙自在的生活。
古人對自然萬物的瞭解都高於現代人,對宇宙、生命都有很多的感慨。詩人對著明月,觸景生情,所以才有了詩的後半段: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青楓浦,一般指遊子與家人離別的港口,後半段都是描寫離別、傷感的「離人」們,但詩人想給我們傳達的信息並不是他的思念,相思之情,也並非人間情愛,而是他對人生生命的想法。
我發現古人的所想、所寫,和我們現代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在現代人思想中的涵義中有可能會把原文意思歪曲。其實,作者在詩中就已經表明瞭他所表達的涵義,「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我覺得這句話就是全文的中心了。人類生生世世輪迴轉生,無窮無盡,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人也一直在變化,但世間、宇宙的本質不變,還是一樣的。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人心原本都一樣,沒有變化,只是因為時間推移而改變。詩人在結尾寫出了總結: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他認為人就是有很多的「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像遊子、思婦等等。人心就是一個世界,人的世間是不會變得像「桃花源記」中的世間,人也不一定都像「夕陽簫鼓」中的打漁人那般逍遙自在,但是內心是可以改變的,內心乾淨,就不會被世間情物帶動,像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
從古到今,人們都會在月下發出很多的感想。就像李白說的「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編者註:作者是一位來自中國,2014年到了海外的14歲女孩,她愛好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鍾情音樂,善彈琵琶。